“社区轨交”无人驾驶?APM浦江线向你证明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董颖 王春 2018-05-16 10:30

3月31日清晨5点40分,等候在起点站——汇臻路站的几十位当地市民成为浦江线的首批乘客,“下一站东城一路站”,沪上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APM线就此启动。仅18分钟,这班列车便开过了5站路,抵达沈杜公路站,此处可换乘8号线。据乘客体验,换乘步行时间1分48秒。

家住浦江镇居民区的李女士说,她随全家从市区动迁过来,以前到市区,要先乘坐公交车到8号线沈杜公路站换乘地铁,要消耗40多分钟。“有时公交车脱班了,甚至要消耗近一个小时。现在好了,从家里出来乘坐浦江线的话20分钟不到就能到8号线,节省了40分钟,今后每天可以多睡半小时了。”

普通轨交车头位置是驾驶室,而在浦江线的车头车尾,取而代之的是超大景观车窗,观赏视野极为开阔,外部风景一览无余,乘客可尽情体验“驾驶员”视角,过把眼瘾。这不,从车厢里往车头看去,都是乘客们高举手机的背影,将沿线的春色拍个痛快。原来,浦江线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最高级别GOA4,全车不配备司机和跟车人员,“前后不分,直来直去”。当抵达末站时,轨道自动变轨,这时原先的车尾就变成了车头。无需调头,头尾瞬变,实现了驾驶上的无缝衔接。

车头成为乘客竞相选择的最佳站位

虽说浦江线没人开,可并不代表没人管。列车自带自动控制系统和监视系统运行车辆并保证安全,后方的调度中心也会时刻监控着地铁的运行情况。

APM浦江线主要服务于浦江镇居民,穿越居民区,距离最近楼宇仅15米,但全线没有一处设有噪音隔离板。原来,列车使用的是充氮气的“飞机轮胎”,噪声低、振动小,比钢轮钢轨系统可降低十多分贝噪声,对周边影响小,是全国第一条应用该世界领先技术的线路。

近看“飞机轮胎”

在轨道交通选型上,浦江线只有短短四节编组,可谓“小身材”更灵活。由于列车转弯半径小,90度的急转弯也可平稳运行,因此该线路节省了大量土地,距离地面道路最近仅2米,减少了相应拆迁成本。但它的车门却特别宽。据了解,一般地铁车门宽度为1.4米,而浦江线车门宽度竟然达到了1.98米。这样一来,乘客们在高峰期上下车更为方便了,忍不住为人性化设计点赞!

但在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要达到轻巧灵便的要求,APM与传统地铁相比,载客量小很多,乘坐体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据申通地铁集团副总裁邵伟中介绍,浦江线是特设的APM线(旅客自动运输系统),和传统地铁相比的确有不少差异,在轨道交通里APM制式是绝对的“小弟弟”,它运营距离短、车身小、载客少、启动和停车加速快,且使用橡胶轮相比钢轨更富弹性,因此,乘坐体感和传统地铁不同,有点与“公交巨龙车”相似,开行时的确有点晃动,乘客须抓牢扶手。

对于车辆连接区域禁止乘客站立的问题,邵伟中披露了一个当初的设计细节:“当初曾经考虑过车厢连接处是要进行封闭的,国外的同类车型也通常设计为车厢之间人不能走通。我们浦江线最终考虑到车厢均衡分布乘客的需要,还是要让乘客能够走动,采取贯通型车厢,便于客流平均分布,可以提高客座和客位的使用率。不过,这也使车厢之间的连接部位成了敏感区。”

APM浦江线全长约6.7公里,全天运营约17小时,设沈杜公路站、三鲁公路站、闵瑞路站、浦航路站、东城一路站、汇臻路站6座高架车站,直接在沈杜公路地铁站内可以实现换乘。运营时速最高可达80公里/小时,其中工作日列车最短运行间隔为高峰时段3分20秒,双休日全天均匀间隔6分钟。3月31日首班车起开通试运营后,将辅助城市公共交通快捷有效地收集末端客流,缓解沿线居民最后1公里出行难的问题。至此,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总里程(含磁浮)将从666公里增至673公里,继续领跑国内外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