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惠梦报道 今年5月19日至26日,中国气象局联合科技部、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与全国科技活动周同期举办2018年气象科技活动周,并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主场活动。
今年气象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科技强国,气象万千”,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鼓励号召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充分调动气象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履行科普责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促进全民气象科学素质普遍提高,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和世界气象强国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在活动安排上,主要包括北京主场重点活动、全国范围开放活动、网络平台线上活动三个方面,突出气象科技成果、科技资源的科普化,通过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让公众理解气象科学,让气象科学普惠人民群众。
5月19日至22日,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气象科技成果展,包括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智能网格气象预报平台、“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等比肩国际先进水平的气象科技产品等,集中展示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气象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突出成就,充分展现气象行业紧跟时代发展、紧贴国家需求,从更大格局谋划、更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气象现代化的建设成果。科技周期间,还将在北京举办气象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全国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中学生气象知识竞赛等重点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野外科学试验基地、重点实验室的开放活动。
5月19日至22日,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科普互动体验活动。通过近百项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展示,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科普游戏等互动体验项目,讲好气象科技创新故事,让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了解我国气象发展,感受科技魅力,激发创新创造兴趣。科技周期间,还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送优质气象科技资源和特色科普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军营、进公共场所。
为最大程度发挥活动效益,惠及更多群众,届时将同步推出“网上气象科技活动周”,对气象科技成果展和科普互动体验展进行线上长期展示。通过推进“互联网+气象科普”,建立气象科普快速“直推”通道,提供更精准、更智能、更贴心的气象科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