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科学日”5000兰州人感受科学的奥妙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何燕 甘霖 2018-05-20 13:55

孩子们在寒旱所实验室聆听讲解

材料化学、离子物理、沙漠冰川……一年一度的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今年已办至第十四届,那些原本只与科学家相连的深奥术语、未知领域因“科学日”而渐渐为兰州人所熟知,成为普通人也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年“科学日”首天5月19日,来自全市各界的5000余公众一大早就涌进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兰州化物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以下简称西北研究院)等中科院兰州分院各家研究机构,参观“国之重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聆听院士专家科普报告、科研人员揭秘科学实验背后的真知,与兰州的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科学家有了一次“零距离”接触。兰州晚报记者何燕/文甘霖/图


近物所单日参观人数超过3000人


中科院兰州分院各研究机构的“科学日”活动均自9时整开始。兰大核学院、西北师大地环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通渭路小学、甘肃电网公司……打开预约单,公众的参观热情扑面而来。中科院兰州分院中学、小学及小学东城分校借“科学日”东风,今年600多名学生分组进入各研究所和中心参观。据了解,此前各家机构预约团体参观人数都超过千人,因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科研任务档期密集,一年只在“科学日”的两天向公众开放,所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预约最为火爆,两天预约了五六千人。特别是该所今年通过网上预约参观的散客远超团体参观预约的人数,达4000多人,仅19日单日参观人数就超过3000人。普通市民的参观热情暴涨。


院士专家“上阵”科普


“飞船返回地球进入到大气层,跟空气的摩擦可能导致空气的电离,这就要靠润滑来降低摩擦、减少磨损”……当日,在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科院院士刘维民精心准备了《摩擦润滑中的科学与技术》报告,为慕名而来的各个年龄段的普通公众“烹制”了一席美味“大餐”。

在西北研究院,中科院兰州分院中学初一3个班的百余名学生伫立在该院“老一辈科学家手稿展”前,聆听中科院院士赖远明的真诚寄语:“这里展示的是西北研究院老一辈科学家考察希夏邦马峰时的一些珍贵手稿,从这些手稿传递出的正是施雅风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们严谨治学、追求真知的高尚品格。希望大家向这些大科学家学习,为自己的人生树立远大目标和理想。”科学家以热忱的胸襟,欢迎少年学子投入科学的怀抱。

“冻土是温度低于0摄氏度、含有水的土或岩石,我国冻土分布面积广泛,是继加拿大和俄罗斯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国。”“你们是初中生了,大概都知道水变成冰,体积会增加9%。别小看这9%,当冰融化时对建筑物和道路的破坏是巨大的……”在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讲解员的科研人员邓友生、郑剑峰、冯文杰向同学们历数该“国重室”科研“大腕”,通俗易懂地介绍科研人员的工作进展和意义。


兰州重离子中心预计今年底开业投运


近物所为公众开启的是一场奇妙而有趣的科学之旅。参观者可以进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环道,亲身领略“国之重器”的神秘与震撼。而微观世界之旅、电磁感应现象、高温超导磁悬浮、3D打印、测量电流在导线中的传播速度、核孔膜等6个科学小实验现场,同样令参观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久久驻足。

就大家所共同关心的重离子治癌科研工作进展,肖国青说,“重离子治癌就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集成,目前重离子治癌已能做到一键治疗,医生只要按一下键,所有的数据和控制治疗全部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肖国青还告诉记者,目前治疗算是实现了人工智能,“我们正在做的是诊疗计划的制定也实现人工智能,希望将原来人工一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用其缩短至一分钟即可完成。”

“武威医用重离子治疗示范装置的临床治疗本月末或下月初就可以开始,已经遴选了47名病人,主要是深层癌患者,治疗完将观察3个月。没问题的话,就可以申请医疗许可证,之后医院就可以开展正式治疗,一年几百个、上千个都是可以的。”肖国青说,重离子治癌像患有较难医治的软骨肉瘤、黑色素瘤等不宜动手术的病患者都能医治。

“兰州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已经安装完成,我们的预期是年底前将离子束送进治疗室。今年底,位于城关北面滩的兰州重离子中心预计可以开业投入使用。”肖国青表示,该中心开业后应该先进行别项研究,争取明年全部投入使用。“兰州和武威的这两台示范装置可以说是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未来希望拓展到全国,甚至沿‘一带一路’走出国门。”据肖国青介绍,武汉的医用装置已签合同,四川省人民医院也已接洽,其余在东北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及西安等地将来可能都会布局。此外,他告诉记者,目前近物所想通过自己的技术优势,以甘肃省为重点,与外省合作,打造“医、养、游”相结合的“重离子丝绸之路”。目前,甘肃的重离子装置共有6台,密度为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