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质量加个时间轴?可靠性!
2018科学仪器行业可靠性高级专题培训在京开班
中国科普网讯(记者 胡利娟)可靠性着重关注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失效率表现,质量控制关注某一时间点产品超出要求或者产生次品的概率。可以说,可靠性就是给质量加了一个时间轴。那么,究竟该如何给质量加一个时间轴?国内科学仪器的可靠性基础薄弱现状又该怎样才能提高?
9月25日,由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主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上海瑞卓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汇航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18年度科学仪器行业可靠性高级专题培训”班(以下简称“可靠性培训”)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正式开班。本次“可靠性培训”目的是为企业开展可靠性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共分统计学基础与寿命数据分析、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可靠性试验和可靠性设计四期专题培训。
第一期由为期3天的《统计学基础与寿命数据分析专题》拉开此次培训序幕,课程由上海瑞卓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可靠性工程师李劲峰进行授课。培训第一天,来自中科院、技术装备、石化、机械、海洋光电、钢铁等行业领域的21名学员分别介绍了自身情况及所在企业现状,积极与讲师沟通在实际工作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思路。大家一致表示,参加此次培训除了迫切希望可以学到可靠性的基础知识、详细了解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外,还能够对软件的可靠性、供需目标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最佳等热点难题,解惑答疑。
长期以来,国内企业在产品创新研发上更多关注在功能和其它性能开发上,可靠性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在可靠性技术理论及工程应用两个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差距。虽然,可靠性相关的技术已在航天、航空、电子等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对于科学仪器、汽车、零部件等行业来讲,可靠性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培训讲师在课堂上与学员互动
本期课程培训的目的是介绍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衡量指标,以产品全寿命周期为纲简单介绍各可靠性技术的特点和价值,使学员对可靠性工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为后续在实际工作中执行或支持可靠性工作建立一个基础。
“可靠性工作就是和产品的不可靠作斗争。”培训讲师李劲峰介绍说,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而可靠性工程,则是为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套贯穿于产品全寿命周期过程--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样机制造、试验、生产、使用、维修维护等过程的系统工程方法,是一门物理、统计和工程的综合学科。
针对如何认识了解,以及实施保障产品的可靠性,李劲峰表示,此次培训不仅会向大家讲述可靠性工程基本内容和寿命数据分析基础知识,以及可靠性相关概念、可靠性工程体系、可靠性试验、可靠性研制试验、可靠性验证试验、筛选/老化试验等内容,还会进行教学互动,分享退化数据分析和相关案例,以便深入交流探讨。这样可以加速可靠性知识的普及推广,使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可靠性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迅速运用到实际产品中去,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可靠性培训全体学员及讲师合影
“科学仪器行业可靠性高级专题培训”系列课程由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在2016年首次发起,作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组成部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是北京市科委与市质监局及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建立、面向检测与工具研发领域的专业服务平台。目标是整合各类具有检测、认证资质的创新主体及其所拥有的资源,整合分析测试仪器研发机构的科技资源,汇集包括仪器生产企业在内的相关机构或企业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企业产品生产等过程中对测试、检测、认证和工具的服务需求,汇集检测机构和研发机构的科技服务需求,畅通需求与资源对接的渠道,建设一个覆盖仪器研发、生产、应用全过程、全链条的创新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