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调动我国广大分析测试科技人员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奖励在分析测试领域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应用研究中取得优秀成果的科技工作者和组织,促进我国分析测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于1993年设立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该奖项2015年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评估并批准,具有直接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资格。
根据《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评选办法》及评奖细则,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选委员会,从创新程度、科学价值、主要论文发表刊物或著作的影响力、应用推广程度、已获经济或社会效益等五方面对申报项目进行公平、公正评审,经过形式审查、函评、会议评审和综合评选后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予以批准。
2018年“CAIA奖”申报于7月31日结束,现评审工作已完成,共评出一等奖1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4项。
现将评审结果(见下表)公示两周,如有异议请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系。
联 系 人:尹碧桃 张强
附:2018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获奖名单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2018年10月19日
2018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获奖名单
(同一获奖等级中按项目名称首字母排序)
序号 | 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单位 | 主要完成人 | 获奖等级 |
1 | 功能纳米探针与仿生微纳界面的生物分析新方法 |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毅新博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张学记、董海峰、马庆伟、苏磊、许利苹、许太林、舒桐 | 一等奖※ |
2 | 核酸信号放大生物分析新方法 |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赵永席、樊春海、陈锋、赵越、魏晶、白敏、余旭、吴娜、王丽华 | 一等奖※ |
3 | 金属形态分析、识别与示踪方法及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中国海洋大学 | 阴永光、苑春刚、李雁宾、谭志强、于素娟、周小霞、刘景富、蔡勇、江桂斌 | 一等奖※ |
4 | DNA纳米探针组装用于生物分析新方法研究及肿瘤诊断应用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缪鹏、唐玉国、董文飞、杨大威、陈锡峰、郭振振、孟凡渝 | 一等奖 |
5 | 基于聚合物敏感膜的电位型传感器技术研究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秦伟、丁家旺、梁荣宁、尹坦姬、王学伟 | 一等奖 |
6 | 纳米材料特殊表面理化性质活性位点的电化学敏感特性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黄行九、杨猛、郭正、李培华、李遗祥、江敏、李珊珊 | 一等奖 |
7 | 纳米自组装在分析检测上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王铁、薛振杰、乔学志 | 一等奖 |
8 | 日用洗化产品中危害因子筛查与确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马强、白桦、孟宪双、郭项雨、李新实、李文涛、王超、吕庆、李海玉、王志娟 | 一等奖 |
9 | 生物活性分子的光电传感分析 |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 罗细亮、丁彩凤、徐升豪、王卫、纪小婷、焦明霞、张召香 | 一等奖 |
10 | 石墨烯和过渡金属二维微纳米结构材料的生化分析应用 | 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许元红、牛玉生、谭业强、王晓霞、刘敬权 | 一等奖 |
11 | 圆偏振发光测试及其在手性超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段鹏飞、刘鸣华、韩建雷、杨东 | 一等奖 |
12 | 中草药成分及其代谢分析新方法与应用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张金兰、吴彩胜、王彩虹、生宁、郑浩、任强、铁偲、贾志鑫、任天坤、李鹰飞 | 一等奖 |
13 | 复杂背景气体的高灵敏微型化色谱分离与现场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孙建海、王文、何世堂、贾雅娜、薛宁、张璐璐、马天军、薛蓄峰、梁勇、刘春秀 | 二等奖 |
14 | 痕量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同步、高效、低成本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金军、胡吉成、王英、何畅、李鹏、马玉龙、袁浩东、邬静、王庆华、李珺琪 | 二等奖 |
15 | 环境检测及安全防护用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应用 | 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国防科技工业应用化学一级计量站,济南德洋特种气体有限公司 | 郭波、许思思、林振强、孙倩芸、荀其宁、于清、隋峰、许爱华、许峰、王立建 | 二等奖 |
16 | 基于功能核酸的生物传感新方法 | 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 | 李峰、葛磊、侯婷、盖盼盼、李海银、刘晓娟 | 二等奖 |
17 | 基于色谱和拉曼的甲苯二胺同分异构体快速分析技术及应用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西派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丰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白芳、华超、忻新、苏德水、李英波、邵方 | 二等奖 |
18 | 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法医基因组学 |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 严江伟、武会娟、方晨、杨雅冉、刘旭、赵晶、张京晶、钱嘉林、张小莉、刘文丽 | 二等奖 |
19 | 膜芯片自动化检测技术方法及标准制定 | 四川华汉三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农业标准化监测与研究中心(黑龙江) | 黄光平、云振宇、彭丽萍、张瑶、李文静、吴琦、赵琳、王志强、孔鲁裔、韩嘉钰 | 二等奖 |
20 | 微纳结构半导体气体传感器表界面调控及其对VOCs的高灵敏检测方法 |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安徽工程大学分析与测试中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孟凡利、孟丹、孙宇峰、李民强、伞晓广、苑振宇、胡海峰 | 二等奖 |
21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失效作用机制分析与评价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 关志东、黎增山、郭霞、迟海 | 二等奖 |
22 | 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技术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汪正、李青、邹慧君 | 二等奖 |
23 | 以构效关系为指导的活细胞荧光分析工具设计及应用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鞍山师范学院 | 徐兆超、王晓春、乔庆龙、陶静、苗露 | 二等奖 |
24 | 针对气体信号分子和活性氧物种的荧光分析方法 |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王素华、孙明泰、余欢、闫叶寒、张奎、张亚娇、马芳、余龙、李慧慧、朱后娟 | 二等奖 |
25 | 基于GC-MS/MS的火场残留物分析鉴定技术及应用 | 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 | 刘术军、王柏、于丽丽、高伟、齐梓博、王新明、鄂大志、孟庆山、张明、夏大维 | 三等奖 |
26 | 基于微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水中多金属同时在线检测技术 | 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州伊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郭鹏然、陈江韩、王加勇、雷永乾、潘佳钏、范怀勇、程斌、宋玉梅、梁维新、刘宁 | 三等奖 |
27 | 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在环境激素类水污染物电催化与传感的应用 | 甘肃省证据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宁夏医科大学 | 郑志祥、马璀、俞金香、王玫、张子龙 | 三等奖 |
28 | 紫金山及周边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实验测试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 |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 沈加林、许乃岑、沈小明、王爱华、郑荣华、骆宏玉、时磊、李华玲、张飞、刘建坤 | 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