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共筑青少年趣味科普世界之窗

来源:中国科普网 作者:蒋寒 2020-08-30 10:00

8月29日,是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最后一天。

上午,北京天文馆A馆西展厅“一带一路”科普交流周现场,来自9个国家的“魔力小卡片”“VR眼镜”“空气大炮”“交互式洗手计时器”“聆听宇宙的声音”等47项趣味游戏、科普实验依然备受家长和孩子们热宠,或席地实验,或观摩示范,或释疑解惑,与展台工作人员互动意犹未尽。



“‘一带一路’科普交流周,不仅是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多边国际交流的有益实践。”北京国际科技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书记张欣告诉记者,“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是实现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全国科技活动周举办20周年。作为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大示范活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与北京国际科技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一带一路’科普交流周已经举办6年,从2015年的3个国家参与,到去年的13个国家参与,‘一带一路’科普交流周规模已日渐壮大。今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共有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普场馆、科研机构、科学中心参与。参与国家比去年略有减少,但展项没有因此缩减。共引进120多个展项参展,我们通过与国外科普机构专家沟通交流,经过本土化策划与设计共设10个展区。其中线上76项,线下47项。许多国外专家和嘉宾无法亲临现场,纷纷录制了祝福和教学视频,先教会工作人员,再由工作人员现场向孩子们示范。这取决于多次合作,对我们的信任。”



400多平米展区布置井然有序。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展示设计采用单向动线以避免人流交叉,展示形式以线上结合线下为主。现场与新加坡科学中心、马来西亚国油科学馆、泰国国家科学博物馆、韩国釜山国家科学博物馆、捷克伊克兰迪亚科学中心、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挪威斯塔姆斯科技节、1001项发明组织(英国)等科普场馆、科研机构的合作展项,既有针对低幼儿童趣味互动的“大米刻字”“潜水纸船”“残像动画”等,又有符合青少年对科学认知的科普视频“用微传感器制作感应洗手液机”“制作能量棒”等。张欣书记指着工作人员正展示的“千鸟集”“珍宝档案”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公司研发的系列科普文创产品,北京国际科技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作为北京市科普研发基地,近年来开发的科普文创产品逐渐亮相国际舞台。在中国展区,由七巧板非遗传承人武元元老师带来的“勾股拼图板”“蜜格”“棋盘染色”等数学主题益智游戏更是深受青睐,吸引了多个家庭大人孩子争相体验。记者看到,各展区电脑、大屏幕前都围满了孩子和家长,被趣味科普深深吸引——眼睛被两张“魔力小卡片”欺骗背后的大学问;从音乐声中领略浩瀚宇宙的科幻奇妙……



“一带一路”科普交流活动自8月23日开始,公众通过现场大屏及网络,体验马来西亚国油科学馆带来的STEM科普视频、泰国国家科学馆的工程技术科普课程、新加坡科学中心探究实验等科学实验和科普表演秀,观看1001项发明组织(英国)带来的《伊本•艾尔•海什木发现光的故事》等科普影片,聆听马来西亚国内科技馆、知名高校专家与马来西亚公众连线举办的科普主题演讲等,让信息时代的“科普交流”更具人性化,充分展示了趣味科普的无穷魅力。据悉,8月27日下午3点,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现场直播了该展区相关活动,本次直播观看人数达到1.4万。

举办“一带一路”科普交流周,初衷是为探索科普国际化渠道,将国外特色科普形式带到现场。通过交流活动,推动国内的科技场馆与“一带一路”沿线等国的科普场馆、科研机构、科学中心等建立广泛联络。据统计,从2015年举办第一届以来,邀请英国、美国、韩国、日本等19个国家30多个科普机构专家来华112人次,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专家79人次,展项近250项。专家们带来的,是妙趣横生的科普产品;联通的,是科普的需求与供给;架起的,是沿线国家人民的友谊桥梁。科普交流,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