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一锭说往事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金涛 2021-05-12 23:40

说起来,是三十年前的往事了。我借到黄山开会之机,去了一趟离别多年的安徽屯溪。新安江边这座小城,那里有我难忘的记忆:童年走过的老桥,山野之间黑瓦白墙的徽派老屋,青石板铺砌的街道,还有日夜奔流的新安江……都是魂牵梦萦的童年遗踪。时间匆匆,走马观花去了几处,才发现记忆中的影像与现实大不相同,时间的流水将许多美好的童话带走了,远去了——这也是人生的一种无奈吧。

临走那天,去了屯溪老街,找到小时候熟悉的胡开文墨店。“胡开文”是创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老店。屯溪的这家“胡开文”,门面不大,粉墙雪白,没有老店的旧痕,墨的品类还比较多。大概是因为我自报家门,说是本地人,小时候在屯溪住过,店里一位四十来岁的员工走过来,向我推荐各种墨,话也多了起来。

“我们国营徽州胡开文墨厂每年都收购大量黄山马尾松的松枝,制墨的原料必须是黄山的马尾松枝燃烧产生的松烟,是保证制墨质量的重要一环。”他说着,从玻璃柜里取出一盒墨——“黄山松烟”,说是一款有名气的徽墨产品。

文献记载:传统的徽墨“松烟一斤之中,用珍珠三两,玉屑龙脑各一两,同时和以生漆捣十万杆。”提起徽墨的原料,据说有松烟、桐油烟、漆烟、胶等为主,各种原料的比例和添加的辅料不同,以及特制秘方的加入,加上精湛的工艺,使得产品的质地有很大差别。别看一块小小的徽墨,一般需要经刻模、点烟、和料、制墨、杵捣、晾墨、打磨、洗水、填金等十余道工序。光是墨模上就要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书画,可谓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艺术于一体,因此徽墨中的集锦墨都是收藏品,如御园图墨、潇湘八景墨、苍云珍品墨、罗汉墨等,价格较贵。

徽州过去有四大制墨名家,即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每家墨厂都有自己独特的产品。“胡开文”是绩溪上庒人胡天柱开创。绩溪也是胡适的故乡,如今去绩溪的游人,不仅可以瞻仰胡适故居,还可以参观胡开文墨厂和胡开文纪念馆,了解制墨的工艺流程。

小时候听说,墨还有医疗功能。小孩子流鼻血,即刻研墨,用毛巾或纸涂上浓浓的墨汁放入鼻孔,可以即刻止血。看来有年头的徽墨中含有少许药物是可信的。据这位员工相告,过去“老胡开文”有一种特殊产品,叫八宝五胆药墨,相传是将熊胆、蛇胆、青鱼胆、牛胆、猪胆等,和入水牛角、羚羊角、蟾酥、珍珠、牛黄、麝香、朱砂等珍贵药材入墨,制成了凉血止血的药墨,治疗皮肤病、咽喉疾病、口腔疾病、痈疽疮疡、无名肿毒等症有奇效。不过他也只是听说,估计早就失传了。

我在店里买了大大小小几块“黄山松烟”,一盒五彩墨,最值得记上一笔的是一盒名为“中国书画墨”的圆柱形墨,外观毫不起眼,却是很有历史价值的产品。

这一筒柱状墨,长12厘米,直径2厘米,圆柱面约半周仅有两个大字,为大篆的“铜柱”二字,另外半周是大篆的铭文,上下共四行,自右向左,全文如下:

光绪十二年四月,都察院左都副御史吴大澂、浑春副都统依克唐阿奉命会勘中俄边界既竣事,立此铜柱,铭曰:疆域有界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

光绪十二年为公元1886年。原来,这筒柱状墨,竟是中俄边界的特殊界碑的仿制品,它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维护疆域与神圣国土的决心,也凝聚了我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意志。“疆域有界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这铿锵有力的词句,今日读来,真是百感交集,热血贲张。

吴大澂(1835—1902),吴县人,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同治进士,授编修,后出为陕甘学政,1880年春,随吉林将军铭安办理边防,1881年会办北洋军务。1885年赴吉林与俄使会勘边界,争回被侵之珲春黑顶子地区,立界碑,建铜柱于中俄交界之地。自以大篆勒铭其上。

在网上搜寻,得知这一屹立中俄边界的铜柱高4.15米,宽1.03米,位于吉林延边板石镇太阳村驻地东面,中俄边界第八记号处,当地称为“长岭子铜柱”。不过,1900年沙俄入侵东北时,野蛮地将这座铜柱碎为两段,运至哈巴罗夫斯克博物馆。现在当地仅有残存的台基,呈正方形,长16米,高05米。

作为一个徽州人,我在此表达的是对胡开文墨店师傅们的崇高敬意。按说作为以制墨为生的商人,是不必涉足政治,免得惹祸上身,然而胡开文墨店不仅将吴大澂的大篆铜柱铭文制成徽墨,而且价格低廉,适合中小学生使用,当年其社会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由此我深深地感受到徽商的拳拳爱国之心,这正是今天的企业家应该效法的。我也为徽商的企业精神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