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科普时报社-中国科普网

推动自然资源科普高质量发展

来源:自然资源报 作者:姚华军 2022-09-19 16:33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时代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自然资源科普是新时代科普工作的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

多年来,自然资源科普工作积累了厚实的基础,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但新时代仍任重道远,我们需要以实际行动着力落实《意见》要求,创造更多高水平的科普作品,推动自然资源科普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对自然资源科普提出新要求


科普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也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贺信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意见》的出台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翼同等重要”论述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做强做优做大新时代科普工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方向。


自然资源科普是人们认识生存家园的窗口,是公众走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感受自然资源魅力的桥梁,对普及自然资源保护与集约节约利用科学方法,深化公众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认识,提升全民建设生态文明的行动自觉,促进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形势对自然资源科普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随着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和信息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公众对高质量科普的多样需求,自然资源科普的深度、广度、高度前所未有,需要进一步激发科普新动能,在培育科学精神、培养创新人才、营造社会创新氛围等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科普工作任务。目前我们正按照《意见》精神和《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十四五”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普及实施方案》,落实自然资源科普重点工作,加大优质自然资源科普服务供给。


新模式激发自然资源科普新活力


《意见》指出,“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履行科普行政管理责任”,强调树立大科普理念。自然资源科普建立了协同工作机制和多层次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科普优势单位、科普基地等平台作用,通过活动联动、资源共享、共商互促等协作机制,不断扩大自然资源科普活动影响、提升科普品牌的传播效能、提高科普受众人数。每年世界地球日、世界海洋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活动日期间,自然资源系统各单位、科普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在全国范围同步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参与人次屡创新高,奏响了自然资源科普“大合唱”。根据2021年度科普统计结果,自然资源部属单位共举办科普(技)讲座977场,总参与人次9133.9万;科普(技)展览219次,总参观量40.5万人次。今后,自然资源科普将继续发挥基地多、领域广、资源丰富的优势,提升科普作品创作水平,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打造自然资源科普活动品牌,不断提升活动影响力和规模效益。


2020年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在陕西西安举办 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 供图


社会公众对优质科普资源供给的需求越来越大。据了解,科技部将按照“人才、队伍、内容、渠道、活动”一体化的工作理念,以科普短视频创作为重点,启动优质科普创作行动计划。自然资源是科普创作的“富矿”,“十三五”期间,产出了一大批自然资源科普图书和科普视频,其中12部(套)图书获得全国优秀科普作品,13部科普微视频入选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名单。为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2022年,自然资源部启动了自然资源科普微视频大赛,《秒懂蓝碳,你 get了吗?》《油气家族新宠——页岩油》等作品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领域的科学知识和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创作,40部获奖作品在科普中国、澎湃新闻、百度百家号、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哔哩哔哩以及 i自然全媒体、资源中国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了展播。后续将继续发挥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的优势,开展适应新媒体特点的科普内容创作和传播载体建设。建立科技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联动机制,创作动画、短视频等新媒体科普作品,加大自然资源领域网络科普内容供给。



新需求带动自然资源科普新服务



《意见》提出,要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增强科普责任感和使命感。自然资源领域具有技术密集的特点,高层次专业人员比例高,科研人员投入科普工作的比例也逐年增加。以院士领衔的66位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积极开展科普讲座、创作科普作品、开发研学课程等,每人年均开展科普活动3次以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唐立梅研究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何剑锋研究员分别获得“典赞·科普中国”2021年度、2022年度科普人物;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王权研究员做的“陆地卫星能做什么”科普讲解阅读量达到1500余万。我们要更好发挥高层次科技人才在科普工作中的优势和专长,积极组织专家创作科普文章、科普视频,解读社会热点,回应公众关切,提供优质网络科普内容,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程国明在2021年自然资源部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作《地质与生态碳汇》科普讲座


自然资源科普基地是重要的科普载体,为公众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实地体验。《规划》明确“鼓励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2021年自然资源部与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命名了32家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新一批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建设工作即将启动,将不断提升科普基地的科普能力和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总结提炼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普模式,打造一批优秀的科学示范基地,促进公众深度参与互动。

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将围绕《意见》关于“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要求,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机制和模式,加大优质科普服务供给,提升科普工作成效,让自然资源科普惠及全民,更好服务和宣传自然资源主责主业,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

(姚华军 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