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首都青少年科幻教育主题论坛主论坛之“从科学家精神到科技文明之光:刘慈欣科幻作品《地球大炮》美学教育论坛”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一高炉圆满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承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北京电影学院、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当红齐天国际文化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辰京西科幻(北京)会展有限公司、未来科幻产业发展中心协办。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洁,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维成,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慈欣,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晋康等重要嘉宾出席,另外,意大利科幻作家、科幻出版人弗朗西斯科·沃尔索,德国汉学家吴漠汀,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孙立军也到场参会。
陈维成在开场致辞中表示,北京市科协高度重视科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重视科幻交流平台的搭建,在本次科幻大会上打造了2场主论坛、1场科幻对话、8场科幻沙龙,聚焦青少年目标群体,聚焦青少年科幻教育,聚焦科幻组织发展,深度参与中国科幻大会。“刘慈欣科幻作品《地球大炮》美学教育论坛”是第一场主论坛,集聚了科幻文学领域的著名作家、学者、评论家,科技、教育、影视等领域的杰出专家和从业者,共同探讨科幻文学美学教育意义等议题。下一步,北京市科协将进一步加大对科幻事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性科幻作品的创作和推广,培育更多科幻人才。发挥系统组织人才优势,促进科幻与教育、科幻与文化、科幻与产业融合发展,搭建科幻创作、理论研究、资源传播和文化推广的合作交流机制和平台,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新时代首都发展夯实社会文化基础。
刘慈欣在致辞中谈到自己对于科幻与美学关系的理解,他指出科幻文学独特的美学追求很大一部分体现在科学美和技术美,科学美主要体现在简洁、和谐、对称等方面,技术美则表现在由人类创造出的精致灵巧的创造物。
弗朗西斯科介绍了世界科幻领域两个最新的潮流。他结合自己翻译科幻作品的经历,指出科幻作品创作应该去殖民化,进行全球“漫步”和非英语创作,并指出太阳朋克可能是未来二十到五十年内科幻领域新兴的、主流的主题。
吴漠汀则分享了自己对《地球大炮》一书的理解,呼吁大家从爱与尊重和人类未来的角度出发,心怀悲悯地对待这颗蔚蓝星球 。
王晋康认为大自然与科学在科幻作品中扮演“隐形作家”的角色,他让渡了科幻作家为科幻作品第一作者的身份,将科幻作家定位在传达科学之美、自然之美的位置。
孙立军结合自己对科幻及人工智能的思考以及科幻片制作经历,畅谈了对科幻影像作品制作的看法,展望了AI在科幻作品制作领域的发展前景,他指出科幻产品不应拘泥于主流的西方审美,还可以体现包容、思考、关怀的中国文化,期待未来会有更多体现中国式审美的科幻作品,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之后,北京电影学院创作团队进行了名为“近处的科幻,远处的美学惊奇感——科幻美学视频巡礼”的科幻美学视频展示,为大家介绍了实时渲染技术对于拍摄的重要性,其团队引进虚拟拍摄系统、AIGC技术等,形成多重风格。
欣赏完科幻美学视频展示之后,进入圆桌论坛环节。刘慈欣、王晋康、姚海军、李维、刘玉杰就“科幻文学中极致科学背景下的美学教育探究”为题展开圆桌讨论,由李英主持。
刘慈欣认为《地球大炮》在影视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在于无法全景展示,在谈到科幻美学有哪些基本特征时,他提到“宏细节”概念,即用远超生活常理的大尺度时间和空间去表现科幻美感的一种方式,这种描写是非常困难的,也是自己在尽力追求的。王晋康老师表示,美学不仅是指物化的美,还包括哲理的美,并讲述了其作品《生命之歌》中极致的科幻设定。姚海军赞美王、刘二位老师的作品均可以切身感受科幻之美,作品中冲击而震撼、独特又深邃的宇宙美感,也只有通过科幻小说这种形式才能传达出来。李维则从叙事学角度探讨了《地球大炮》的审美期待,其中蕴含的人类生存体验和人类文明忧思,给读者带来审美的宣泄和补偿,处处充斥着悲剧氛围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拨。刘玉杰认为,最极致的美学场面与科学启蒙息息相关,刘、王二位作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刘慈欣作品中科学家的受难者形象,是沉默着接受大众审判的,而王晋康创作的角色往往会通过公共的实践平台,试图对大众进行科学启蒙。
第二场圆桌论坛中,王泉根、王晋宁、贾云鹏、杨立贺、图拉古齐聚一堂,以“‘挖穿地球’——科幻影视想象空间有多大”为主题,聚焦科幻影视领域的现状与未来。王泉根讲述了精神之美和探索之美,提出了解、感受、发现美是当下社会需要具备的潜质。王晋宁分享了优秀文学作品与前沿技术相融合方面的创作心得。贾云鹏认为科幻影视作品首先要具有科学的合理性,其次需要技术的突破和尝试,最后还需要人才的培养,将自然科学与人文创作的东西相结合。杨立贺从动画的角度探讨了科幻影像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影相关作品的制作现状、应用与表达,强调了想象力和多方合力在科幻影视作品制作中的重要性。图拉古导演认为谈科幻想象不能空谈“想象”,还需落脚到实践对象身上,要靠优秀的科幻作家实现想象,优秀的电影人转化想象。
随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记者和《人民日报》记者对刘慈欣和王晋康进行了作家专访。二人从不同角度谈到了神舟 16 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事件的看法。王晋康还借此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自身创作历程,指出科幻必须拥有足够的能够迈过知识门槛的作者和读者才能良性发展,“国强”才能“科幻强”。此外,两位嘉宾还从科幻作品创作的角度、题材、创新,科幻作品的创作前景,科幻作品的影视化,科幻作品与“美育”以及科学的关系等方面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最后嘉宾在舞台合影,首场主论坛——刘慈欣科幻作品《地球大炮》美学教育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