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 吴桐
要说近几年最火的科技热点,航天肯定榜上有名。5月22日,万众瞩目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作为普通人虽然鲜有机会去现场观看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但在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北京主会场,人人都可以在这里一睹前沿航天科技的风采。
5月23日下午是工作日,2023北京科技周的科技创新成果展区依然吸引了不少游客。这里有能跟人类对答如流的AI语言模型,各式各样造型酷炫的机器人,以及元宇宙、VR等沉浸式的虚拟互动体验……最吸引眼球的,还要属商业航天展区里一排高大的火箭模型。
矗立在展区中间最高的这架火箭,是星河动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智神星一号液体运载火箭。“它拥有着突破可变面积针栓喷注器的深度变推发动机、多回流涡异型燃气发生器、同轴双吸高速长寿命涡轮泵、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健康管理等核心技术,可以实现一箭多星、太空摆渡、主动离轨等功能。”展区工作人员讲解道。据了解,智神星一号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或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发射。
在它一旁的谷神星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同样实力不俗。展品负责人介绍,谷神星一号是国内民营商业航天首款矢量控制,以及首款采用结构与轨姿控系统深度耦合轻质一体化设计上面级的商业运载火箭,致力于为低轨小卫星提供质优价廉的快捷发射服务。“这款火箭2020年11月7日首次成功完成入轨发射,当时它将11颗卫星精确送入了预定轨道,而那次发射也是中国民营航天企业首次成功发射卫星入轨太阳同步轨道。”此外,展区里还有天龙二号、天龙三号、朱雀二号、天鹊系列发动机等各式各样的模型,足以让普通观众和航天科技爱好者一饱眼福了。
在商业航天展区的一侧,还有一块特殊区域,这里摆放了各种蔬菜、水果和花卉,与旁边高大帅气的火箭模型似乎“格格不入”。为什么航天展区里会有一座“植物园”?记者走近发现,原来这是航天育种的产品展示。
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种子或诱变材料利用返回式卫星或载人飞船送到太空,借助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因素(宇宙射线和微重力等),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相比,航天育种的主要优势在于提高了变异率、缩短了育种周期,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创制出优良的种质资源。“比如这个经过航天育种培育的青椒,它的口感不仅比传统产品更好,产量还直接翻了一番。”工作人员告诉科普时报记者。
除了食物,航天育种还能应用于观赏花卉。工作人员指着一堆透明的瓶子介绍说,这些小小的试管花卉选用的是神舟四号搭载选育而成的月季新品种,花朵颜色艳丽,花蕾多,可连续开花,是家庭小盆栽的首选,旁边的瓶子里的绿植也都是太空搭载诱变获得的,无需浇水、施肥,观赏期有3个月。“这些创意产品还可以应用于科普研学动手操作体验,也是重要活动、节日必备的伴手礼品。”
在硬核科技展品琳琅满目的科技周现场,这座小小的“太空植物园”无疑成为了一道独具一格的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