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 陈杰
“害怕打针吗?这款无针注射器肯定能帮到你!”
在五月骄阳下逛2023全国科技周室外展区,人们多少有些心浮气躁,但室内展区入口处一展台工作人员这句话,瞬间就让不少急着带孩子进入室内的家长停下脚步,纷纷围观这款名叫“快舒尔”的无针注射器。
打针,对于不少人而言绝对是一个既痛苦又可怕的经历,一个晕针的大人在传统注射器面前的表现,甚至比不上小孩。
快舒尔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针注射器的工作原理是将药物通过一个小型气泵加压到一个细长的气管中,然后将气管连接到注射器的活塞。“当使用者压下活塞时,气管中的药物就会被推入皮肤。”
无针注射又称射流注射,原理其实类似于高压水枪,利用动力源产生的瞬时高压,使注射器内的药物形成比头发丝还要细很多的高速高压射流穿透皮肤,到达皮下一定深度后完成药物的释放。
原来,无针注射器只是没有实体针头,其高压射流产生的“针头”其实也是刺破了皮肤。但为什么同样刺破皮肤的无针注射器却并没带来多少痛感呢?
工作人员解释,在无针注射中,高压射流的直径为76-360微米,而传统的注射器针头直径是810微米,两者相比,无针注射产生的“洞”要小很多。“这些特性让无针注射在‘打针’时就具备了‘快’和‘柔’,在按下注射按钮的一瞬间,注射其实就完成,且整个注射过程很柔和,几乎没有痛感。”
此外,相比有针注射,无针注射不会损伤皮下组织,避免了因长期注射形成硬结。此外,无针注射还可以省去更换针头等流程,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减少了医疗垃圾处理的麻烦和费用等。
记者在展台体验发现,这款长得有点像学生用胶棒的无针注射器总体重量不到100克,不论是携带还是使用都方便简单,在使用时注射器还有精准的计量调节,让使用者通过触感即可判定药剂吸取的剂量。
“为什么在医院很少见到这种注射器?”“无针注射器是什么药都能打吗?”……在听了现场工作人员的讲解后,围观的人们终于忍不住发问了。
工作人员解释称,目前无针注射器都为皮下注射使用,不能达到静脉注射的要求。“无针注射器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主要包括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不同注射装置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吸收和血糖的控制,无针注射在胰岛素入血速度及餐后一小时内的血糖控制上要明显优于传统有针注射。”
对于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无针注射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更加人性化的选择。
据了解,今年科技周主场有近300个新奇有趣的最新科技成果展项与公众见面,而且相当部分是诸如无针注射器这样的“亲民”科技产品,着实让人们体验到了一把“科技改变生活”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