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科学技术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年“科技列车渝东南行”活动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正式启动,来自市内外的200余名专家将深入渝东南的6个区县,开展520余场科技服务和科普宣传活动。这也是“科技列车”首次开进重庆。
▲9月19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玉音广场,2023年“科技列车渝东南行”活动启动会举行。记者 张亦筑 实习生 白秀颖 摄
据介绍,“科技列车行”是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技惠民和服务基层的一项重大示范活动,于2004年由科技部发起,联合相关部门地方共同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8届,共有2000余名专家服务18个省150多个县,旨在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本次“科技列车渝东南行”活动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以“科技服务撑产业,科普宣传惠民生”为主线,将紧紧围绕渝东南地区发展需求,聚资源、送科技、促联系,搭建起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平台,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助力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青少年正在体验机器人。记者 张亦筑 实习生 白秀颖 摄
启动会上,有关国家部委向对口单位和区(县)捐赠了科技物资,同时,现场还为10个科技服务小分队进行了授旗。
据悉,10个科技服务小分队由100余名来自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浙江等省市的专家和100名重庆市科技特派员组成,涉及农业、林业、地质、气象、生态环保、防震减灾、医疗卫生等多个行业领域。他们将按照乡村产业、医疗卫生、科普宣传等专项类别,结合渝东南地区产业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组进企业、进村(社区)、进医院、进校园,开展义诊巡诊、技术指导、成果推广等活动。
“这次我们山东来了30多位科技特派员,将和重庆的科技特派员联合行动,当好‘三农’政策的宣传队,传播农业科技信息,促进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乡村特色产业,努力把论文写在渝东南的田野大地上。”科技特派员代表、山东省农科院果树所研究员于兰岭说,他们将深入调研、明确需求,找路径、帮谋划、疏堵点、补短板,精准服务乡村特色产业。同时,扎实推动技术成果转化,把农民需要的、想要的、管用的技术送到基层,将自身的专业知识、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群众正在了解中医药知识。记者 张亦筑 实习生 白秀颖 摄
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进一步提升渝东南地区全民科学素质,启动会现场还开展了广场科普活动,中国地质博物馆、重庆科技馆、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萝卜村机器人教育体验中心等24家科普基地以互动体验的形式,集中展出了创新文化、卫生健康、生态环保、市场监管、防灾减灾、现代农业、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和科普成果。
据了解,当晚“科学之夜”活动将在石柱县民族文化中心剧场开展,来自上海自然博物馆、广东科学中心、重庆科技馆等优质科普资源,为超600名观众带来《会飞的船》《石之英华记》《聂荣臻元帅与国防科技》等科普节目,为大众呈现一场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科普嘉年华。
▲青少年正在体验垃圾分类飞行棋游戏。记者 张亦筑 实习生 白秀颖 摄
此外,即日起至21日,渝东南地区部分乡镇(街道)将放映科普电影超100场次,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这是历年‘科技列车行’活动中组织动员专家最多的一次,也是开展各类科技服务和科普宣传活动最多的一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科技列车渝东南行”活动,进一步汇聚市内外优秀科技专家力量和优质科普资源,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为科技助力渝东南地区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