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 王文洁
作为2025年全国科普月北京主场活动的重头戏,中国科技馆“科学之夜”大型科普活动近日举办,2万余名观众涌入科技馆,在沉浸式互动中感受科技魅力,在趣味体验中激发科学梦想。
“科学之夜”大型活动由10余个板块组成,包括“广场大舞台”科学表演展演活动,依托展厅展览开展的“皮皮的火星梦Ⅱ——星际破界计划”展厅互动剧本杀、“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游园剧和舞台剧、“深蓝色的密语”展厅互动导览剧、“海迹寻踪”海洋主题沉浸式解谜活动、“科学N次方”科学小推车教育活动、科学运动会等科普活动,以及“筑梦星球—科学教育+”青少年实践活动展示、“科创筑基 科普惠民”创新成果展、“读科普”科普读书展等展览内容。
其中,展厅互动导览剧“深蓝色的密语”,通过声光电技术再现海洋奥秘,引得观众阵阵惊叹;沉浸式舞台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以北宋“天关客星”记录与现代“拉索”宇宙线观测站为切入点,通过宋代水运仪象台与当代科学装置的时空呼应,构建古代天文学家与当代科研人员的跨时空对话。最受欢迎的当属展厅互动剧本杀“皮皮的火星梦Ⅱ——星际破界计划”,科学乐园展厅化身为“超能训练场”,小观众们化身“火星救援队”,在互动剧本杀中与“失控AI”斗智斗勇。
“科创筑基 科普惠民”展区集中展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科技创新的突破性进展,这些最新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科普展品“走进”科技馆。观众通过VR设备“漫游”空间站、用脑机接口操控机械臂、体验3D打印月球基地模型,在展品前流连忘返。
“广场大舞台”板块前期面向全国科技馆开放征集优秀科学表演项目,现场来自全国20余家省市科技馆、百余名科技辅导员同台竞技,充分展现近年来我国科技馆教育的创新发展与最新成果。其中,由北京科学中心精心打造的《南极磷虾求生记》,依托科技馆展品定制开发,将科学搭载到戏剧、木偶、魔术等艺术形式之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文化、艺术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