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科学普及向新的征程竞发

来源:科普时报 2022-10-26 15:30

科普时报记者 史 诗 罗朝淑 陈 杰 科普时报实习记者 吴 琼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激荡在科技和科普工作者的心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作为一部分进行阐述,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

击鼓催征,奋楫扬帆,新时代赋予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新的挑战和召唤。

    

人才强,需要科普兴


“人才”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关键词。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科技自立自强主要依靠高水平的各类科学人才,而科技工作的每个环节都与科普密切相关,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科学普及对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平都具有积极作用,对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周洁告诉记者,近些年,北京市科协通过推出一系列科普项目来促进科学普及,其中“科协频道”就是重要的科普项目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未来需要我们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积极发挥多渠道信息源在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公众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各种自媒体,促进科普工作与各种媒体之间的有效融合,创新科普传播模式,提升科普工作吸引力及传播范围。”周洁说。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党的二十大为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和培养适应全球竞争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荐认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统领全局,充分认识教育在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脚踏实地、认真搞好教育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向40分钟课堂要效率、要质量,注重学生思维发展,用科学理论和实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在提升科普传播能力上,科技场馆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重要渠道。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钱岩告诉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表述,为科技馆事业发展明确方向和路径,科技馆迎来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我们将着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科技馆事业,全面提升科技馆服务能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新和科普,双向发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十年来,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感觉“非常振奋”。他认为,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而且也擘画了未来的光明前景。“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资源科普化以及科研与科普相结合,在助推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将科技创新成果传播给广大公众。这一过程通过科普奠定了科技创新的科学基础和智力基础,为科技创新培养了后备人才,进而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作为一个科普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贯彻有关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普理念,推动科普从‘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转变,以高质量的科普供给服务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王大鹏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海峰的研究领域——量子信息。“当前,正值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作为新型研发机构的一名党员,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并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发挥好新型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优势,努力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勇攀量子科技高峰。”于海峰说。

国家所需,科研所向。当前我国正踏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广大科技工作者只有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才能不断创造更大的科研价值。”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伍昱说,科技创新更要关注成果转化这一重要环节,要始终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用市场需求引领技术创新,用科技创新指引产业发展,进一步打通成果转化这一关键环节。

    

关注民生,守护健康

    

“人民”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而科学普及正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代表看来,这是党对14亿人民健康的高度关注。

山西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医学分会会长郭述真教授也认为,保障人民健康离不开健康科普的大力开展。“医学科普关乎国民的健康智慧、健康身心、健康素养,是健康中国以及国计民生的大事。我们应当集众智,聚合力,努力做好医学科普,强民强国。”

郭述真认为,人们对学习健康科学常识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这对提高人们的“健商”非常重要。健康理念、健康意识、行为与习惯、道德与素养、知识与方法、践行与路径,以及围绕健康应当维护的公共卫生和生态平衡等方面的智慧,这些都属于“健商”的范畴。

“‘健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培养,应当从娃娃抓起。这就需要更多的医务工作者行动起来,用健康科普提升每个人的‘健商’!只有民健,才有民安,才能最终实现国富民强。”郭述真说。

科普工作任重道远,时不我待。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能看到很多科普应做的重要工作。‘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个战略是立足之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是指导思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具体任务。一方面,我可以用自己的基础学科支撑学校交通特色,直接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另一方面,我要继续努力做好科普工作,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从教学和科普两方面为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