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三股四弦五 碧草玉兰修竹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十六)
古人以“勾三股四弦五”为上联,有对仗下联“六诗七绝八古”者,也有巧对“碧草玉兰修竹”者,又何其美哉言数也!
2023-12-18 16:51
科普时报
安得长洲田,清水稻百畦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十五)
民以食为天。我国南方人每天的主食大米,出自水稻。作为五谷之首,稻米贯穿着我国农业时代的历史发展过程。早在7000年前,长江流域的先民就曾种植水稻,时至今日,我国水稻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仅在亚洲,就有20亿人从大米及大米产品中摄取热量与蛋白质。水稻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23-12-11 09:38
科普时报
药圃无凡草 是草皆为药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十四)
中国至少有5000年以上的文明史,产生了以农学、医药学、天文学、算学为代表的四大传统科学体系。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国传统医药学体系的形成。
2023-11-27 15:11
科普时报
西方荧惑耀芒角 南斗北斗天两垂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十三)
人们从日月星辰的变化中逐渐产生了方向和时间的概念。白天夜晚,明暗交替,认识到一天一夜周而复始的“日”的时间单位,是很自然的。看见月亮由圆而缺,再由缺向圆,就会慢慢地认识较长的时间单位“月”。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作物生长循环往复,便能逐渐认识到更长的时间周期“年”。
2023-11-13 18:46
科普时报
千年岁月淡如风,大运申遗彪炳功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十二)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工程项目,具有河道距离长、流域范围广、修建年代久远、遗产类型丰富、利用功能多样、保存现状复杂等特点,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2023-11-01 14:03
科普时报
地图经大庾 水驿过长沙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十一)
地图是人们认识、理解和改造世界的必要工具。地图以其独特的数学基础、图形符号和抽象规律,展示了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文化状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在人类发明和使用的过程中,地图反映了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传递着特殊的文化信息,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当今时代,地图不仅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工具,还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规划未来。
2023-10-20 20:30
科普时报
火药源头中国造 缘于古者炼仙丹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十)
火药,顾名思义,应该是“着火的药”,触火即燃是它的主要特性,那又为什么叫作“药”呢?这要从火药的成分和我国发明火药的历史谈起。
2023-09-05 13:05
科普时报
地动陇西起 长安觉已先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九)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其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023-08-21 10:46
科普时报
源自汉家昌盛时 破麻旧絮化神奇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八)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掘实践,动摇了千余年来盛行的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说法。
2023-08-04 16:01
科普时报
运筹帷幄之中 善数不用筹策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七)
记数和计算是数学最基础的内容。中国是世界上数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数字在中国最早出现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大约6000年。在这之前,我们的祖先采用结绳、契木等办法来表示数的概念,即所谓“结绳记事”“契木为文”。其实,后来甲骨文中的“数”字就取自结绳的形象。
2023-07-30 20:30
科普时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