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二十二)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变化,节气不仅指导农事的春种夏作秋收冬藏,也指导人们的生活,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2024-03-22 16:40
科普时报
“象天法地”紫禁城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二十一)
北京有着三千多年历史,曾为六朝古都。元大都宫城初具当今故宫雏形,明朝燕王朱棣自南京迁都于此,在元大都宫城基址上向南扩展,建成凸字形紫禁城,寓意象天法地——天上有玉皇大帝紫微垣,地上有皇家住所紫禁城。
2024-03-08 20:30
科普时报
律管定音报早春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二十)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极为重视音乐美学传统的国度。孔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即礼乐为先。《尚书》中就有“同律度量衡”的记载,把统一音高标准与规范度量衡同视为一国之君的头等大事。
2024-02-20 20:30
科普时报
新莽铜卡尺:中华精准度量衡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十九)
度量衡,我国古代对长度、容量、重量的统称。起源于《虞书》:“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随后,各朝代均沿用这个名称。度,即审度,用以确定物体的长度;量,即嘉量,用以确定物体的体积;衡,指权衡,用以确定物体的重量。度量衡,这对于古代的制造业和贸易大有裨益。
2024-02-05 15:48
科普时报
福船远航兴波澜 水密隔舱闯沧海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十八)
中国最早出现带有水密舱壁的船大约在晋代义熙年间,当时卢循建造了一种“八槽舰”,专家解读是他利用水密舱壁技术将船体分解成了8个船舱。
2024-01-20 20:30
科普时报
沈括梦溪有笔谈 毕昇活字是宋刊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十七)
印刷术和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雕版印刷术早在隋唐时期已经发明,活字印刷术则是在北宋庆历年间由毕昇发明。
2024-01-01 17:48
科普时报
勾三股四弦五 碧草玉兰修竹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十六)
古人以“勾三股四弦五”为上联,有对仗下联“六诗七绝八古”者,也有巧对“碧草玉兰修竹”者,又何其美哉言数也!
2023-12-18 16:51
科普时报
安得长洲田,清水稻百畦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十五)
民以食为天。我国南方人每天的主食大米,出自水稻。作为五谷之首,稻米贯穿着我国农业时代的历史发展过程。早在7000年前,长江流域的先民就曾种植水稻,时至今日,我国水稻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仅在亚洲,就有20亿人从大米及大米产品中摄取热量与蛋白质。水稻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23-12-11 09:38
科普时报
药圃无凡草 是草皆为药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十四)
中国至少有5000年以上的文明史,产生了以农学、医药学、天文学、算学为代表的四大传统科学体系。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国传统医药学体系的形成。
2023-11-27 15:11
科普时报
西方荧惑耀芒角 南斗北斗天两垂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十三)
人们从日月星辰的变化中逐渐产生了方向和时间的概念。白天夜晚,明暗交替,认识到一天一夜周而复始的“日”的时间单位,是很自然的。看见月亮由圆而缺,再由缺向圆,就会慢慢地认识较长的时间单位“月”。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作物生长循环往复,便能逐渐认识到更长的时间周期“年”。
2023-11-13 18:46
科普时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