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北京美丽乡村建设

田间直播“进城”消暑

来源:北京美丽乡村网 作者:魏昕悦 解雯 2023-07-24 15:25

大暑时节,“湿热交蒸”几乎达到了顶点,但是在京郊的田间地头、果林温室等地方,农忙的身影依旧。其中,有一批敢于善于创新的“新农人”,他们的“农具”不再是锄头镰刀,而是用于直播的手机和三脚架,这些深耕京郊的带货主播,逐步成长为城乡互动交流的纽带和桥梁。身在城里,指尖轻点、足不出户,就能吃到密云的有机西红柿、平谷的鲜甜大桃等,京郊应季的新鲜瓜果纷纷“进城消暑”,已经形成了首都乡村振兴的一道风景线——

王丹(左三)和她的电商运营讲师团队部分成员

直播开在田间地头

  “成熟现摘,即刻发货,您吃到的是非常新鲜的口感。”孙美佳手里拿着密云当地生产的有机西红柿,背后就是一片瓜果园。在“密农人家”做主播的第四年,孙美佳依然坚持把直播间开在田间地头。

  “密农人家”以“互联网+农业”模式销售农产品起家,追着直播带货的浪潮,渐渐形成了小有规模的直播电商团队,孙美佳便是颇具号召力的主播之一。

  “90后”的孙美佳是“密云媳妇”。嫁到密云区西田各庄镇后,就进入“密农人家”工作。她的直播间聚焦密云特产,各村的时令蔬果、散养土鸡蛋和新鲜的密云水库鱼等不同种类的优质农副产品琳琅满目,单场直播的非粉丝转化都在10%以上,引导成交金额超过2000元/场次。“像春天应季的露天小菠菜、小众时令产品花椒芽等在当地卖不上价,但在城里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尖儿货。”孙美佳说。今年花椒芽在她的直播间卖出了近百斤。

  为什么要把直播间开在田间地头呢?孙美佳说,作为农民,站在田间地头做直播很有主场的感觉,信心倍增。“我想让更多的人能吃到我们农村的优质特色农产品。”

直播走进千家万户

  “我希望家乡越来越多的农民都会用手机卖农产品。”为了这个朴素的愿望,电商创业者王丹当起了“老师”。

  2004年,王丹回乡创业,开始经营电商。历经多次失败,自己创立的品牌终于在市场上站稳了脚。但有一次看到平谷桃农被收购商恶意压价,她的神经被深深刺痛了。王丹建议种桃的老姨用手机在网上自己卖桃,可老姨却犯了难:“哪像你们年轻人,我们可不会鼓捣电脑、手机。”

  “不会就教呗!”这个想法冒了出来,行动立马就跟上。王丹有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认证的高级讲师资格证,她自己设计课程内容,不仅教网络平台操作流程,还培训销售技巧,这一讲就是六年。六年里,她记不清有多少次半夜被学员求教的电话叫醒,有多少次收到学员激动的反馈……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她还带领着她的“铁杆粉丝”“学霸”学员们成立了讲师团,足迹遍布平谷区16个大桃主产乡镇,累计培训桃农1万多人、6万余人次。

  2019年,王丹又投资十余万元,搭建起“一耘甄选平谷好物”商城。通过“公益+销售”模式扶农带农。从老板到电商培训师,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王丹的助农情怀在乡村深深地扎下了根。

直播助力产业振兴

  “欢迎家人们进入直播间,现在是北京最热的季节,也是我们平谷‘最甜’的季节,我们桃乡的大桃上市了……”每年平谷大桃成熟,张海龙都会主动为家乡代言。

  张海龙是返乡创业的有为青年之一。2016年,他利用专业技术搭建了一个云端服务平台,把自家养的羊从山上、圈舍放牧到了“云端”,实现了线上订购、认领、实时监控追溯等功能,解决了家里“卖羊难”的问题。“云端放羊”的成功,让他有机会同更多的乡村创业青年进行交流,也让他看到了互联网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巨大作用。

  “当年我就决定辞职回乡创业。”此后7年里,他带动家乡青年先后创建了“乡博博”“绿塔塔山”“桃娃”“即刻到家”等品牌项目,创新推出“企业+村集体+村民+乡镇”共建模式,在平谷区14个乡镇落地农业、文旅、民宿项目78个。直播,是张海龙经营的诸多农文旅项目中的一个环节,也是宣传平谷区文旅品牌和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的窗口,他对这个关键环节尤为重视。“通过直播带货能给家乡的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张海龙说。直播三年来,他累计带动当地百姓增收3000余万元。

除平台电商直采和入驻自营外,北京本地农产品还通过小程序、社群、短视频、直播等电商手段直营,带动了一批本土运营团队,他们不断兴起迭代,增长较快,目前已有超过1万家IP。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京郊农民和创业青年主动求新、求变,用情怀、热忱和实干点燃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越来越多的“土特产”卖出了应有的好价钱,“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