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台村、庄户村位于北京门头沟大台街道西部,曾是京西商旅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这里有一项延续了四百多年的古老仪式——千军台庄户幡会。从明万历二年(1574年)开始,至今依然保留着古老的程式和习俗,堪称京郊过大年的样本和活化石。2014年,千军台庄户幡会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在于给当代人保留了一份过年样本,一个过年的仪式感。
每年正月十五前夕,千军台、庄户村出嫁的女儿、离家在外的青年都要回家乡参加幡会活动,或举幡、或参加表演、或进行音乐伴奏。这个古老而全新的幡会,已经成为两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祖先创业艰辛的追思,也是对自身古老文化的传承,这条自觉自愿形成的规矩,在仅有300多户的两个山村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幡会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两天举办“走会”。正月十五下午,庄户村先到千军台村,千军台为主会,庄户为客会;正月十六下午,千军台村再回访庄户村,主客会相调换。千军台庄户幡会的幡与过去天桥耍的中幡不同,它每面的重量超过一百斤,是天桥中幡的两倍,因而在山区行进时,中间一个人举着,前后还要两根绳子拽着才能保持平衡。
千军台庄户幡会自明末开始,至今已延续了十七代,近代除了抗战和1960年代后期中断了几届外,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京西幡会中最珍贵的部分是保留下来的古幡乐,有些曲目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是濒危的、珍贵的民间音乐活化石。现存的曲牌有三十首,其中十一首为走会路上演奏的过街曲,十九首为祭祀和请神时演奏的。曲牌中《秦王挂玉带》是唐代军队出征时演奏的打击乐;《柳公宴》反映的是孔子周游六国时期,柳公设宴款待的情景;《泣颜回》是孔子怀念弟子颜回的乐曲,这些曲目在明代就已经是上古音乐了。
千军台村的旗有两面:一是关帝旗,一是真武旗。每面幡旗都代表着一位降临的神仙。幡架高两丈,用粗壮的竹子做成,最上面插着松枝,下面是五棚伞,就是红、绿、白、黄、粉绸布做成的五个伞盖,中间的幡旗长一丈五,上面用堆绣绣出神像和神仙的名字。
活动中宣布起会后,鼓乐三通,号角吹起,锣响三声。这项仪式结束后,就到了重头戏,也是最热闹的起会环节,人们抬着各面幡旗在千军台村穿行,每一条窄小的巷子都要走到。每家门前都摆一张桌子,上面有茶水、香烟、糖果、点心,大家随意取用,这个叫文会,专作布施。与此同时,地秧歌、吹奏班、吉祥班、大鼓等十多个会档穿插中间,这是武会,以表演为主,整个队列有300多人,巷子里挤得水泄不通。过年热闹的氛围感十足。
京活动时间:2025年2月12日-2月13日(正月十五至正月十六)
活动地点:门头沟区门头沟大台街道千军台村、庄户村
温馨提示:具体活动信息以主办方最终发布为准,请咨询后前往。
文明游览温馨提示
✓ 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和时间,提前查询目的地的开放、门票预约等措施。
✓ 遵守景区的相关规定,有序排队,不并行挡道,不插队抢排,不喧哗吵闹,不在公共场所高声交谈。
✓ 不破坏环境,不攀枝折花,不追逐、违规投打投喂动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 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垃圾分类投放,爱惜公共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