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变热,北方地区即将迎来蝽类害虫的为害高峰期。据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监测预警信息,当前,北京市玉米、甘薯等作物田中蝽类害虫数量较多,存在聚集为害的风险。为助力广大种植主体做好识别防控,市植保站经过查询大量资料与认真分析,准备了全面的识别与防控锦囊。
2025年蝽类害虫有什么特点?
受异常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市蝽类害虫呈现种类多、数量多的特点。种类主要包括小长蝽、条赤须盲蝽、三点盲蝽、红楔异盲蝽等,部分地块种群数量较高,最高每平方米35头。下阶段,小麦收获后,麦田蝽类害虫会迁移至周边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田继续取食。
这些蝽都长啥样?
小长蝽
体长约4 毫米,宽1.5 毫米。头淡褐,或棕褐色不等。头背部中央,中叶基部常有“X”形黑纹,前胸背板污黄褐色,刻点均匀,较大,较密,后叶组成一些模糊的深色纵走晕带,胝区处成一宽黑横带。后胸侧板内半多黄褐色纵带与黑色纵带相间。小盾片铜黑,被平伏毛。前翅淡白,半透明,翅前缘基部有少数毛,翅面毛平伏,无直立毛,在各脉上有1褐斑。膜片几乎无色,半透明,几无深色斑。
条赤须盲蝽
鲜绿色或浅绿色,身体细长,体长大约5~6 毫米,宽约1.5毫米。头略呈三角形,顶端向前突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有接近体长的红色触角,共分为4节。前胸背面梯形,具4个暗色条纹。小盾片黄绿色,三角形。足浅绿或黄绿色,胫节末端及跗节红色、红褐色至黑褐色不等。
三点盲蝽
体长约7毫米,黄褐色。触角与身体等长,前胸背板紫色,后缘具1黑横纹,前缘具黑斑2个,小盾片及两个楔片具3个明显的黄绿三角形斑。
红楔异盲蝽
体长约4毫米,宽1.5毫米,雄性个体黑色偏多。触角乌褐色。小盾片后方有1小黄斑。雄虫楔片红色,雌虫楔片缝前方黄色。
这些蝽吃什么?为害特征是什么?
蝽类属于刺吸式害虫,一般造成点状褪绿斑,连片时叶片发黄或发白,严重时皱缩或破碎。在北京小长蝽主要取食玉米、高粱、向日葵、花生等农作物,还有野苋、刺儿菜、苘麻等杂草。多聚集在叶片或花絮上取食,非常活跃,嫩叶被害后岀现焦黄白斑,甚至黄化卷曲。
条赤须盲蝽主要取食小麦、玉米、谷子、芝麻、大豆、苜蓿等作物和多种杂草,为害小麦、玉米时会出现白色雪花状斑点。
三点盲蝽为害大豆、玉米、高粱、小麦、苜蓿、甘薯等作物和多种杂草,寄主受害后出现褪绿斑点、卷曲变形。
红楔异盲蝽为害甘薯、玉米、苜蓿等作物和多种杂草,为害甘薯时会导致叶片皱缩、破碎。
治理策略
一般情况下,蝽类在麦田、玉米田不会造成产量损失。因此,各地防控要因时因地制宜,牢记清除杂草是关键。
做好田园清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尤其是禾本科杂草和苋科杂草,减少虫源滋生和转移。
适时开展药剂防治。严重发生影响植株长势时,可根据作物种类和防控对象,选择登记药剂适时开展防控,用药时严格遵守施药说明。该类昆虫非常活跃,建议临近地块开展统一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