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科普|沃土焕新颜:打造土壤“黄金屋”构建优质耕作

来源: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作者: 2025-08-21 09:55

你是否想过,作物生长的“家”——土壤,也需要精心打造?在农业生产中,耕作层就像一座“黄金屋”,是作物根系扎根、吸收养分的关键区域。

然而,长期耕作后,如过度翻耕、大量使用化肥,导致不少耕作层变得板结、贫瘠。这时,优质耕作层构建技术应运而生,它就像一位神奇的“土壤建筑师”,为作物搭建舒适又营养的“家园”。

什么是优质耕作层构建技术?

简单来说,它是通过一系列科学手段,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构建出适宜作物生长的理想耕作层。耕作层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厘米,这一区域的土壤质量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这项技术具体如何操作呢?

首先是土壤改良。针对土壤板结问题,会添加有机物料,如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施用农家肥等。秸秆还田就像是给土壤盖上一层 “棉被”,腐烂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让原本板结的土壤变得疏松透气。

比如,在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经过微生物分解,不仅能补充土壤养分,还能让土壤孔隙度提高,更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对于酸性或碱性过强的土壤,则会施用石灰、石膏等土壤调理剂,调节土壤酸碱度,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其次是深耕深松。传统浅耕往往只作用于土壤表层,导致耕作层变浅。而深耕深松就像给土壤“舒筋活络”,通过机械作业打破犁底层,使耕作层深度从原来的十几厘米增加到25~30厘米,让土壤变松软,为作物根系提供更广阔的伸展空间,也有利于雨水下渗和根系吸收深层养分。

再者是合理轮作与间作套种。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和吸收能力不同,通过合理安排作物轮作,如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豆科作物的根瘤菌可以固氮,增加土壤氮素含量,为后续禾本科作物生长提供养分;间作套种则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热条件,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提升土壤综合生产力。

优质耕作层构建技术能带来哪些显著效益呢?

从生产角度看,良好的耕作层让作物根系发达,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增强,作物生长健壮,抗倒伏、抗旱、抗病能力提高,产量自然提升。据统计,构建优质耕作层后,农作物产量平均可提高10%~20%;从生态角度讲,疏松透气的土壤能够更好地储存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水土流失风险;丰富的有机质还能吸附土壤有害物质,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优质耕作层构建技术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在东北黑土地保护项目中,通过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等技术,有效遏制了黑土地退化,提升了土壤肥力;在南方酸性土壤地区,利用土壤调理剂和合理轮作,让原本贫瘠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土壤是农业的根基,优质耕作层则是根基中的根基。优质耕作层构建技术用科学的力量重塑土壤活力,为丰收筑牢基础。无论你是种植大户,还是普通农户,都可以尝试这项技术,给土壤来一次“升级改造”,让这片土地孕育出更多希望!

作者: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编辑:胡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