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科普|助力丰收好帮手 土壤深翻正当时

来源: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作者: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 2025-09-03 16:02

当前正值京郊设施蔬菜定植的窗口期,蔬菜连茬种植后,棚内土壤经过浇水、踩踏压实,变得板结坚硬,不利于定植后根系生长和快速缓苗。这时,我们需要一项重要的土壤改良技术措施——深翻技术,给土壤“翻个身”,给菜田“舒筋活络”,让根系呼吸更顺畅,让土壤焕发新活力。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在密云、顺义和通州等蔬菜园区,开展土壤深翻技术示范,以改善耕层结构,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土壤深翻好处多

通过深翻结合有机物料施用,有效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壤碳氮比、激活土壤微生物活性,恢复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根际环境,实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生产。

技术流程要记牢

1材料准备(按照每亩用量)

有机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如堆肥、厩肥)或商品有机肥,3~5吨。

微生物菌剂:含有益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放线菌等)的合格产品,3~5千克。

玉米秸秆:粉碎(长度建议 5厘米 以下)的干玉米秸秆,建议400~800千克,具体依据土壤情况而定。也可用其他作物秸秆替代,需粉碎处理。

2、最佳时间

上茬作物收获后、下茬定植前的茬口间隙期。建议选择夏秋季(非雨季高峰期)。

3地块预处理

清除前茬作物残体及田间大型杂物。将准备好的玉米秸秆均匀撒施于地表。将准备好的有机肥均匀撒施在秸秆层之上。微生物菌剂均匀撒施在有机肥层之上,也可将菌剂与少量有机肥或细土混匀后再撒施,效果更佳。

4深翻操作

农机要求:深耕犁、深松机进行作业。

深度要求:必须大于 30厘米,根据土壤实际情况来确定深度,一般达到40厘米 为宜,打破板结层。

操作要求:确保翻耕深度均匀一致,避免深浅不一。翻耕时应将地表撒施的秸秆、有机肥和菌剂充分翻埋入下层土壤中,实现土肥(料)混匀。翻耕后土壤应疏松,无明显大土块,板结层被有效打破。翻耕后可视情况适当晾晒数日,促进有机物料初步分解和土壤熟化。避免立即压实。

5翻后整理

根据下茬种植需要进行耙地、起垄或作畦等整地作业。整地过程中注意保持土壤疏松状态,避免过度碾压破坏深翻效果。

6后期管理

深翻改良后,应配套科学的灌溉(推荐滴灌)、施肥(推荐水肥一体化)、耕作等管理措施,以维持土壤良好结构,延缓再次板结。

深翻周期需适宜

建议每3-5年实施一次土壤深翻改良技术。具体周期可根据土壤板结程度、作物种类、耕作强度等因素灵活调整。土壤板结严重、复种指数高的地块,可考虑3年进行一次。土壤状况相对较好、管理精细的地块,可4-5年进行一次。

作者: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编辑: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