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夏玉米正值灌浆期,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专家提醒广大种植户:需重点关注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等蛀穗害虫和弯孢霉叶斑病、小斑病、玉米南方锈病、穗腐病等病害,建议加强田间病虫害监测,及时开展“一喷多促”实现科学防控,为秋粮丰收筑牢安全屏障。
当前病虫发生情况及下阶段趋势
当前,病害重于虫害。病害主要为害叶部,总体偏轻发生,其中弯孢霉叶斑病30万亩,普遍发病,病株率最高为100%,但病情指数较低;小斑病显症面积约20万亩,感病品种田病株率较高,最高接近100%;玉米南方锈病和穗腐病未见发生(夏玉米),室内检测发现锈病带菌率为50%,侵入率为26.6%。近期,延庆高空探照灯下成虫数量较少,大部分轻简化诱捕器内虫量也较少,种类多以棉铃虫成虫为主,田间零星见幼虫为害。
预计下阶段,钻蛀性害虫将进入为害关键期,数量较多的为棉铃虫和玉米螟。病害以叶部病害和穗腐病为主,为害雌穗后,遇潮湿环境会加剧穗腐病的发生;局部夏玉米或晚播春玉米田玉米南方锈病有暴发风险,显症时间在9月中旬以后。
图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上)、玉米小斑病(下)
及时开展药剂防治
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组织开展药剂防治,减轻危害损失。建议结合健康栽培,合理混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免疫诱抗剂),实现“一喷多促”。推荐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施药,添加飞防专用助剂,亩喷液量1.5~3升。
防治药剂选择
防治叶斑病、南方锈病等病害可选用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丙环•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氟环唑、唑醚•氟环唑等化学药剂,或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等生物药剂。
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可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化学药剂,或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药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芸苔素内酯、三十烷醇、噻苯隆、胺鲜酯、二氢卟吩铁等,以及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诱抗剂。
注意事项
1.注意科学安全用药。多种杀菌剂、杀虫剂混用时,应注意不同药剂的混用要求,避免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2.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高温天气,应选择在上午9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施药,风力大于3级以上或下雨天气停止施药。
3.施药时做好防护。施药时注意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做好施药安全防护。施药过程中不吃东西、不吸烟,施药后要及时洗手、换衣。
作者:孙贝贝 李恒羽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