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聚焦草莓生产“机艺融合”的观摩活动在昌平区鑫逸农场和辛庄草莓基地成功举办,集中展示了土壤栽培与基质栽培两种模式下草莓生产的机械化与农艺融合新成果,此次活动吸引了草莓种植户和行业专家等60余人参加。
人机比拼:看农机装备“挑大梁”
在起垄作业演示区4栋相同规格的温室内,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大战”:
第一栋日光温室内,3位农民正弯腰挥锹、协同起垄,从清晨开始一直忙碌到下午,大约6小时完成整棚起垄任务。
第二栋采用手扶自走式起垄机,1名机手操作设备4小时完工,在保证南北向农艺要求的同时大幅节省人力。
第三栋由悬挂式起垄机作业,1名机手下午2点钟进场,3点不到就已经完成全部东西向起垄作业,垄形整齐规范,但地头余量较大。
第四栋采用履带自走式起垄机,1个小时高效完成东西向起垄作业,机具掉头灵活,地头余量小,适合具有一定规模的草莓种植园区应用。
现场还讲解展示了撒施肥、旋耕、辅助移栽、灌溉施肥、植保、破垄、残秧处理等关键环节的先进机具。同时,同力数矿草莓智能卷膜器和智能喷洒机器人等智能农机装备已经落地昌平多家草莓生产园区和种植户,通过远程智能精准控制,实现省工省力作业,受到了参会人员的广泛关注。
抢早延后:科技助力草莓提质增效
为提升农民收益,鑫逸农场与辛庄基地展示了草莓延长供应及高品质栽培集成技术,示范种植了包括粉玉、宝珠、梦之莹、黑珍珠等在内的多色系、多熟性优良品种,通过早、中、晚熟搭配实现分批采收上市。同时,依托施肥机精准水肥管理,配合湿帘风机、高压微雾等环境调控技术,显著改善草莓栽培条件,为草莓“抢早延后”供应创造有利环境,延长了市场供应期。
场景展示:提供菜单式技术解决方案
现场集中展示了草莓基质栽培的多种装备与架型选择,从H形架、A形架到多种高密度栽培装置,种植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菜单化”选配技术设备。昌平区农业环境监测站王金凤介绍,新型架式栽培装置通过相邻栽培槽的升降调节,在生产时保持槽位齐平,在农事操作时通过一升一降拓展作业空间,使每亩草莓定植量提升30%以上,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配套的基质旋耕、卷帘、卷膜、补光、高压微雾、湿帘降温等农机装备及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共同构建起一套现代化、可控化的草莓生产体系,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撑。
本次观摩活动由北京市特色作物创新团队、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昌平区农业机械化推广站、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以及乡村振兴农业科技项目(草莓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课题组共同组织,通过作业演示、现场展示、人机对比与专家讲解,全面展现了草莓生产机械化与农艺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助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者:李凯
来源: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