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十月秋意浓,科技赋能绘“丰”景。为加快先进适用机械化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10月23日,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携手北京农学院,在顺义区地源遂航农业生产园区成功举办了设施叶类蔬菜关键环节机械化现场作业演示活动。此次现场会聚焦生产实际需求,集中展现了多项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的创新成果,为提升本市设施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注入强劲动力。
本次活动聚焦设施叶类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集中演示了多项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在动态作业演示区,与会代表和园区技术人员观摩了机械化起垄、精量播种、生菜移栽、油菜收获及菠菜收获等环节的现场作业。各类机械在田间高效运转,展示了从耕整地到播种、移栽,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其作业效率与质量获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认可。整个演示过程衔接紧密,各环节配合默契,生动呈现了从土地整理到最终采收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除了动态演示,活动还设置了静态展示区域,集中陈列了覆盖设施蔬菜生产全链条的多种农机装备,包括土壤处理、种植、植保、灌溉、环境调控、采收及采后处理等环节的先进机具。技术人员现场详细讲解了各类机具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及操作要领,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交流研讨和对接需求的平台。
前来观摩的人员既有周边乡镇的新型职业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也有农业企业代表和基层农技人员。大家驻足观看,不时询问操作细节,亲身体验机械带来的便利。一位来自附近合作社的负责人感慨道:“以前种叶菜,尤其是移栽和收获时特别费人工,赶上农忙时节,雇人都来不及。今天看到这么多好用的机器,真是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不少农户纷纷表示,亲眼见证了机械化生产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对今后采用新技术信心倍增。“我们园区目前有100多栋蔬菜种植设施,这几年自己购买了不少农机装备,像整地、播种、植保、灌溉、卷帘开窗等环节我们都用上了机械化措施,确实为蔬菜生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工人作业强度,也节省了作业成本。今天看到这几款叶菜收获的机械,粗略估计至少能比人工快5倍,下一步我们将在市站的指导下,逐步把叶菜采收也换成机器作业。” 地源遂航负责人王飞介绍道。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和北京农学院的相关专家也亲临现场进行技术讲解和指导。“我们将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把更多的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产力。”北京农学院教授陈湘宁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都市农业特色需求,在绿色高效植保、产后锁鲜包装等方面持续发力,结合农机农艺融合生产,助力打造绿色、高效、智慧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
据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副站长李治国介绍,此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源遂航农业生产园区作为演示平台,正是为了更贴近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现场教学,让广大生产者直观感受到农机农艺融合的魅力,引导他们主动‘机器换人’,逐步改变传统依靠大量人力投入的生产模式。”李治国进一步强调,针对设施叶类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将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校、农业园区及农机企业的协同合作,针对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需求,积极引进、试验鉴定和推广更多高效、智能、绿色的农机装备与技术,为首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装备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