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中心“祝福祖国”花坛,以喜庆的花篮为主景,篮内选取了有美好寓意的各色花卉,其中,篮盘间簇拥的小叶紫三角梅来自赵全营镇北郎中花木中心。

“自打2023年开始,我们村的花卉就没缺席过天安门广场的国庆花坛。”现年56岁的北郎中村花农王丽红轻抚花瓣,脸上漾着自豪。
北郎中,这个曾经的京郊养猪第一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名村。从“生存”到“生活”,北郎中村在“百千工程”的引领下积极谋变,交出了一份令乡亲们满意的答卷。

走进北郎中花卉展销大厅,工人们正娴熟地为顾客选购的花卉进行包装。秋日的阳光洒在玻璃屋顶上,色彩斑斓的蝴蝶兰、三角梅、君子兰、红掌……各色花卉争奇斗艳,宛如打翻了的调色盘,将这个京郊村庄装点得生机盎然。

时间回溯至2017年,随着北京市养殖业结构调整,北郎中村需要在生猪养殖产业之外寻找新的产业发展支柱。面对新的形势要求,北郎中人积极拓展新赛道,大力发展花卉产业。通过土地流转整合,1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在北郎中拔地而起,曾经的猪舍旧址上盛开出四季不败的花海。

近年来,北郎中花卉基地与市农林科学院合作,不断推进技术优化升级。通过花期调控、水肥管理等技术,培育出了适应北方气候的本土三角梅品种。如今,北郎中村花木中心已成为全市品种最全、面积最大的三角梅种植基地,另外,作为北京市重要的蝴蝶兰生产区,这里的蝴蝶兰产量也在全市占据重要份额。

在北京市“百千工程”政策引领下,北郎中村作为示范村,积极引进农业休闲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由原本单一的农业向集种植、加工生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产业转变。“北京市‘百千工程’的实施极大促进了北郎中地区花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赵全营镇的花卉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北郎中农工贸集团副总经理石金朋介绍。北郎中村利用自身花卉研发培育优势,辐射带动周边村庄联动发展花卉产业集群,延伸花卉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完成了一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漂亮突围。

“百千工程”不仅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还提升村庄风貌环境。结合郎中文化、花卉等主题,用艺术化的微手法,北朗中村实现了“颜值”增值。“我们通过对村内水塘进行绿化景观提升,增加村民休闲活动场地;对村内飞线进行捆扎整治,完善村内公共设施,民居完成风貌提升,整体提升了乡村的‘宜居’性。”北郎中村村委会主任梁晨介绍道。

今年以来,北郎中村聚焦地域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以“北郎中甄选”线上销售为核心,通过扩宽产品矩阵、严格质量管理、拓展销售平台等一系列举措,构建起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我们从原材料就开始甄选,包括原材料的这个品种,包括到种植过程中的这些,我们采用都是智能的温室。从田间到手上,我们全部都包揽了,没有中间商。”北郎中甄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直瑞宣介绍。
550亩智慧蔬菜基地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全程监控,年产优质蔬菜400万斤,其中航天育种京彩8号西红柿和釜山88号小番茄成为明星产品,面粉厂引进智能水分控制系统,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保障面粉质量稳定性。通过“研发+品控+品牌”三位一体模式,北郎中村以百花齐放的态势成功将一批传统农产品升级为高附加值商品。从今年3月至今,“北郎中甄选”带着“北郎中”品牌农产品,亮相北苑路88号市集、祥云供销市集等30余场线下销售活动,从直播间走到社区居民身边,树立了北郎中农产品品牌的口碑。
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这个曾创造股份制改革奇迹的村庄,正规划更宏伟的花卉产业发展目标,这个京郊村庄的产业发展完成了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层层迭代,这是北京市“百千工程”深入推进的生动缩影,更是首都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精彩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