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承载着百年宫廷记忆的金鱼珍品,从北京的金鱼保种场游进了东城区史家胡同博物馆。这些曾经只供宫廷赏玩的“水中萌宠”,如今正以其优雅的游姿,向市民游客展示着北京水产种业的最新成果。

科技赋能,守护“游动的文化遗产”
“这批展出的'王字虎头’'鹅头红’等宫廷金鱼,是我们运用现代育种技术,经过多代提纯复壮培育的优质品种。”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介绍。近年来,该站依托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特色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系统开展了宫廷金鱼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利用的相关工作。
在推广站的实验室里,每一尾金鱼的基因密码都被精准解读;在保种场里,传统养殖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通过建立完善的系谱档案和科学的保种方案,使曾经面临退化的宫廷金鱼品种不仅恢复了往日的风采,更在遗传多样性上实现了显著提升。
胡同深处,金鱼文化焕发新生
步入史家胡同博物馆,传统木海中的金鱼与古色古香的院落相得益彰。市民们或驻足欣赏,或拍照留念,在这个充满老北京记忆的空间里,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没想到在胡同里能看到这么珍贵的宫廷金鱼!”一位带着孩子参观的市民感叹道,“这比在书本上看到的要生动多了。”这种“零距离”的接触,让市民真切感受到水产种业保护工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科技与文化融合,传承中创新发展
此次宫廷金鱼入驻胡同博物馆,是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举措。通过将保种成果从实验室、养殖场延伸到社区公共空间,不仅让深藏在科研场所的珍稀品种走进公众视野,更让高科技含量的水产种业工作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市民。
“我们将继续深化金鱼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让更多保种成果以更丰富的形式惠及市民。”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探索更多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展示方式,让宫廷金鱼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初,期间还将举办多场金鱼文化科普活动,为市民带来一场别具特色的科技与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