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北京市密云和合园专业种植合作社内科技感十足,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指导,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北京市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及密云区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的“智慧设施应用场景观摩活动”在此拉开帷幕。活动通过“讲解+演示+实地”三维展示模式,全面展示了智能温室控制、水肥一体化、园区数字化管理及农产品质量追溯等关键技术的落地成效,为北京智慧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活动是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落实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实施方案(2025-2030年)》和《关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示范与生产服务体系作用的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智慧农业提升行动”的重要举措。按照方案要求,市数字中心围绕设施农业、智慧大田、数字乡村和科技信息服务,构建了“数智京园”“数智京田”“数字京村”“数字京农”四大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矩阵,聚焦技术集成与场景验证,推动技术从“可用”走向“好用”。
作为示范性应用场景,密云和合园专业种植合作社已成功部署了一系列国产化智能环控设备,包括精准控制的卷膜卷被系统、全方位环境监测、高压微雾加湿降温系统以及高效水肥灌溉系统。这些先进设备通过集中统一的智能控制平台,实现了对温室内环境参数和作物生长态势的实时、精准掌握,并具备远程调控能力,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与决策水平。
同时,园区引入智能化管理平台,集成园区基本信息、种植排产、农事记录、物料管理等全流程功能,推动日常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转型。尤为突出的是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通过记录作物从定植到采收的全过程信息,构建“一物一码”追溯体系,让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生产详情,为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和合园通过引入这些先进的国产化智能装备和管理体系,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粗放式人工管理到智能化、精准化、少人化生产模式的深刻转型。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深入种植温室实地观摩了四大核心应用场景: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与AI算法联动,自动调节通风、遮阳、灌溉等设备实现环境动态平衡;智慧设施园艺应用场景集成高压微雾加湿、LED补光等技术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农产品溯源技术体系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数据上链确保信息透明可查;番茄灌溉实验区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供水施肥,节约用水13.3%,减少了肥料的使用达到23.8%。这些场景集中体现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深度融合,标志着北京智慧农业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的新阶段。
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观摩活动不仅集中展示了北京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实践经验,更为北京市各区搭建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学习平台。这必将有力推动智慧农业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应用,为“智慧农业提升行动”的有效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此次活动共邀请了来自市、区农业农村局智慧农业相关部门、各区园区代表、科研团队以及企业代表等70余位嘉宾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