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北京市智慧农业创新团队露地蔬菜智能化生产新技术新装备观摩会在北京市海淀区太舟坞村合作社成功举办。70余名育种、栽培、农机技术专家与种植农户等亲临现场观摩,共同见证蔬菜产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成果。
此次观摩会集中展示的新技术、新装备,成功破解了蔬菜生产“用工难、效率低”这一长期痛点,标志着我国蔬菜产业正加速迈向智能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新阶段。随着这些技术在更多区域推广应用,露地蔬菜生产的效率与品质将得到全面提升,为稳定“菜篮子”供给、促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无人装备大显身手,蔬菜生产迈入“无人时代”
现场集中演示了新能源农机无人化耕整地、气吸式无人化精量播种,白萝卜、胡萝卜、大白菜双机协同智能收获,以及大白菜无人化收获等多项蔬菜生产新技术新装备。
在耕整地演示区,一台蔬菜无人作业平台悬挂旋耕机按照预设路线自主行驶,旋耕、碎土一气呵成,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一亩地的耕整作业。

根茎蔬菜收获区,白萝卜、胡萝卜专用收获机“大显身手”。它精准夹住萝卜缨叶,轻松将其从土壤中拔出,松土、扶叶、夹拔、输送、切缨等工序一次性完成,切缨后的萝卜直接被传送到运输机器上,极大提升了采收效率。相较于传统人工收获方式,1台萝卜收获机相当于50人的作业效率。

白菜收获区,全国首台纯国产的大白菜无人收获机凭借北斗定位与视觉精准对行系统,精准定位白菜位置,丝滑完成扶正、抱球、切割、传送等采收动作,实现了大白菜精准有序收获。

优质品种搭配智能装备,打造蔬菜农机农艺融合“双引擎”
会上,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多位专家对此次展示的白萝卜、青萝卜、胡萝卜、大白菜等优质品种以及尾菜还田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专家指出,体系团队持续选育出的蔬菜新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优,更具备“宜机化”特性,能够与智能农机完美适配,实现“品种—机具—技术”的协同创新。
全国首个生产型白菜无人农场发布
会上发布了全国首个生产型白菜无人农场,实现了露地大白菜耕种管收生产全流程标准化、智能化、无人化作业,加快了实现蔬菜生产“机器代人”的进程。


经过北京市智慧农业创新团队近2年的创新研发与应用熟化,形成了适宜于北京地区大白菜生产的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作业与宜机化栽培技术方案,推动北京及周边地区大白菜生产优质、高产、高效,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太舟坞村联合主办。
作者:缪祎晟
来源:北京市智慧农业创新团队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处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