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国重器 关注量子通信
主讲人:
潘建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墨子号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卢征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主办单位:科普时报社 中国科普网
时 间:2018年11月13日 下午14:00
地 点:北京交通大学 科学会堂(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
时间 | 事项 | 地点 | |
13:00-14:00 | 嘉宾签到 | 北京交通大学 科学会堂 | |
听众签到、嘉宾贵宾厅休息 | |||
14:00-14:10 | 主持人科技日报社房汉廷致词、介绍嘉宾 同时提醒听众,这是现场直播 | ||
第一项议程 嘉宾致辞 14:10-14:20 | (每人五分钟) | 北京交通大学孙守光副校长 | |
中国科协科技普及部白希部长 | |||
第二项议程 嘉宾演讲 14:20-16:20 | 潘建伟 院士 14:25-15:30 | 14:20-14:30播放视频短片 | |
14:30-15:10演讲 | |||
15:10-15:30互动 | |||
卢征天 教授 15:30-16:10 | 15:30-15:35播放视频短片 | ||
15:35-16:00演讲 | |||
16:00-16:10互动 | |||
第三项议程 16:10-16:30 | 为演讲嘉宾颁发科普顾问证书 | 科普时报社尹宏群社长 为演讲嘉宾颁发科普顾问证书 与演讲嘉宾合影 | |
第四项议程 合影与采访 16:30-17:00 | 嘉宾合影 现场采访 | 演讲人与全体嘉宾合影 记者现场采访主讲嘉宾 听众有秩序离场(不要干扰采访) |
在很多人眼里,潘建伟是个传奇:29岁,他参与的有关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评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31岁,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41岁,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院士;45岁,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为之努力,我选择的方式是研究量子物理。”潘建伟说。
言出必行,潘建伟团队在量子物理的世界里默默耕耘,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墨子号”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让海量信息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
中国量子领域今日的硕果累累,归功于背后的人才济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卢征天,曾经是中国科大少年班的“神童”。2015年回国工作,主要从事量子精密测量研究。
11月13日,北京交通大学,由潘建伟院士和卢征天教授,为你呈上一场真正的思想盛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