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期推荐
主讲嘉宾
特别关注
嘉宾热议
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简介
媒体报道
往期回顾
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第一期嘉宾合影
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第一期会议进行时
嘉宾热议科普期刊融合发展现状和瓶颈探究
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第一期活动现场
科普期刊行业知名专家和管理机构负责人齐聚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
1/5
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第一期嘉宾合影
2/5
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第一期会议进行时
3/5
嘉宾热议科普期刊融合发展现状和瓶颈探究
4/5
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第一期活动现场
5/5
科普期刊行业知名专家和管理机构负责人齐聚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
转型破瓶颈 融合扬优势 - 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在京举办
科普时报社和中国科普网在中国科协科普部的指导下,组织“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系列交流活动,首期“科普期刊融合发展现状和瓶颈探究”沙龙在科技日报社举办。
科普遇到瓶颈这么办?“烧脑”两小时 瞬间“涨知识”
直播回放:科普期刊晦涩难懂?科普不接地气?公民科学素养难以提升?来来来,用两个小时进行一次“头脑风暴”,对话专家“烧脑”进行时!
科普期刊融合发展现状和瓶颈探究 - 调查问卷
您平时从哪些渠道获取科普信息?喜欢什么样的科普形式?科普期刊如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本期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对您是否有帮助?欢迎各位读者前来投票!
主讲嘉宾
张俊杰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传媒监管处副处长
郑念
《科普研究》杂志副主编
童庆安
《北京科技报》总编辑
赵先贵
《发展》杂志副总编辑
程翌
北京市报刊发行局新媒体中心主任
姚利芬
《科普创作》杂志执行编辑
刘汝军
国际科技创新教育联盟副理事长
袁国术
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特别关注
张俊杰:传统媒体要适应发展大势,实现融合转型发展
郑念:把好的内容用好的方式呈现出来
嘉宾热议
童庆安:中国缺乏具有领军旗帜的科普期刊
现在要发挥媒体品牌的作用,做好深度传播服务。主流传媒所做的增值型、衍生型服务工作,又能反哺媒体本身,提升报刊的质量,保证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应。
[详细]
赵先贵:科技创新是塔尖,科普就是塔基
科普应该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土壤,如果将科技工作看作一座金字塔,那么科技创新是塔尖,科普就是塔基。
[详细]
程翌:纸媒和新媒体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
纸媒发行量跟新媒体没有太大关系,发行量下滑也和新媒体出现无关,而是受互联网整体的影响。
[详细]
姚利芬:如何进行新媒体转化是个值得思考和尝试的命题
科普刊物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黄金期,逐步发展到现在试图跟市场做融合的阶段。最近两年整个科普大形势非常好,《科普创作》在这种形势下应运复刊。
[详细]
刘汝军:坚持实事求是
建议科普工作者沉下来,做出更接地气的内容。既然是科普教育,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深层次的东西挖掘出来。
[详细]
袁国术:“科普+”为更多行业服务
关于科普工作,以前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为青少年做科普,还是为大众做科普?后来发现,谁都需要科普。
[详细]
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简介
科普时报社和中国科普网在中国科协科普部的指导下,组织“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系列交流活动,为科普期刊行业发展搭建交流和合作平台,旨在聚集行业中坚力量共同助力我国科普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贡献绵薄之力。
媒体报道
22
2019-08
人民网 - 科普期刊融合发展 重视“四化”做更接地气的内容
22
2019-08
光明网 -“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第一期活动举办
22
2019-08
中国青年网 - 首期“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举办 探讨科普新要求新挑战
22
2019-08
科学网 - 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举行
22
2019-08
科学时刻 - 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活动举行 为科普期刊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30
2019-08
科普时报 - 首期“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成功举办 —— 众专家为科普期刊转型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