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门溪龙的故事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高 源 2019-06-30 20:30

    □ 高 源



    科普讲解

    大家好!欢迎来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当你走进古爬行动物展厅时,有一件标本肯定让你过目不忘。那便是马门溪龙的化石,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马门溪龙的故事。怎么讲?咱们用儿歌来讲,大家听好了:

    马门溪龙脖子长,呆头呆脑排成行。

    四脚着地光吃素,中国恐龙把名扬。

    第一句,马门溪龙脖子长。同学们看,马门溪龙从头到尾巴尖儿全长26米。光一条脖子就13米,等于一辆公交车的长度啦。所以马门溪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脖子最长的恐龙。

    第二句,呆头呆脑排成行。马门溪龙体型虽大,但头很小。科学家还通过对它们的足迹化石进行分析,它们从不单独活动都是群聚生活。所以就是呆头呆脑排成行啦!

    第三句,四脚着地光吃素。大家认真看标本,不难发现马门溪龙是不能用两条腿站立行走的。通常两足行走的恐龙都爱吃肉,而四足行走的恐龙爱吃什么?草!错啦!因为草是一种高等的被子植物,要到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地球上才出现呢!所以包括马门溪龙在内的很多恐龙,连草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呢!所以我们不能说吃草,要严谨一点说吃素,也就是吃各种各样的植物。

    最后一句,中国恐龙把名扬。马门溪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恐龙,其他地方都没有。它经常代表我们中国的恐龙去全世界展示风采,美名远扬。

    同学们,马门溪龙很棒吧?不过已经灭绝很久的古生物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启迪和帮助呢?你往这看,桥!和马门溪龙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你看这桥的外形是不是和马门溪龙有点像?这座桥就是真实存在位于重庆的合川恐龙桥,这座大桥所采用的结构正是仿照了马门溪龙的骨骼结构。将恐龙的骨骼与桥梁体力学完美结合,设计出了总长约190米的世界最长恐龙谷大桥。

    怎么样?化石有智慧,启迪你我他。这就是悄然兴起的化石仿生学。仿生学大家并不陌生,就是利用现在的动植物给我们一些启发进行发明创造。由于古生物的数量远远多于现生生物,生活方式也更加独特。我们有理由期待化石仿生学,将会成为拉动现代科技发展的一列新动车。

    最近有个新词儿叫“万物互联”,真没想到这已经灭绝的古生物也能给我们巨大的启发和联系,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同学们,像这样化石仿生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依旧在博物馆展厅,等你分享更多的新发现。

    (作者系北京自然博物馆讲解员。此文为2019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作品,作者被科技部授予“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