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作为国之重器,是现代海战中的杀手锏。然而,在大洋深处有一个“幽灵猎手”,潜艇一旦遭遇很难逃出生天,这就是水下断崖。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的潜艇先后遭受水下断崖的毒手,水下断崖作为潜艇的“幽灵猎手”,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究竟什么是水下断崖呢?水下断崖是局部海域海水密度跃变的一种海洋现象,当潜艇从高密度海水向低密度海水潜航时,就遭遇了水下断崖,与陆地上的悬崖不同,看不见、摸不着,即便是潜艇的声呐也无法探测。
潜艇正常潜航时,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二力平衡;遭遇水下断崖后,由于海水密度突然变小,造成浮力骤减,潜艇会迅速向下掉深,就像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掉落悬崖一样。
是不是在潜艇坠落海底之前将其浮上来就能逃脱“幽灵猎手”呢?显然不行!因为海水压力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潜艇能够承受的海水压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遭遇水下断崖后,往往几分钟就会超出潜艇的最大潜深,骤然上升的深海压力会将潜艇压瘪,再无逃生的可能。这正是世界多国潜艇遭遇水下断崖而失事的重要原因。正如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遭遇水下断崖,造成艇毁人亡的惨剧。
那么遭遇了水下断崖,我们是否就束手无策了呢?面对这位“幽灵猎手”,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减”“増”、“堵”。 “减”是减轻潜艇重量,用高压空气吹出艇内用于下潜的压载水;“増”是增加潜艇浮力,将艇身拉起,克服复杂水动力的影响,利用螺旋桨的推动力为潜艇提供更多的浮力;“堵”是当潜艇遭受深海压力破损进水时,迅速组织堵漏。2014年,中国的372潜艇遭遇了水下断崖,在关键的3分钟内,完成了“减”“増”“堵”,创造了世界奇迹。
纵观世界军史,目前只有中国的372潜艇遭遇水下断崖成功自救,并在脱险后毅然回归大洋深处继续执行任务,这就是中国军人的英雄本色!
(作者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副师,第十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十佳科普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