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初,往往会有大量的谣言出现甚至蔓延,极易让人产生从众行为。
应急科普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石,提升应急科普能力,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目前,多数科普内容资源都分散在各大网站上,科普资源看似实现了开放普及化,但是,不少优质的应急科普资源受限于公众的检索能力而闲置或浪费。
新修订的科普法单独设立的“科普活动”专章中提到,国家加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预防、救援、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科普工作,加强应急科普资源和平台建设,完善应急科普响应机制,提升公众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北京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张英经常活跃在应急科普宣传一线,在他看来,作为自救互救的关键力量,公民掌握应急技能与知识至关重要。比如,让大家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培训一些自救互救能力,参加一些应急演练;在应急科普的方式方法上,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做到新颖吸睛、通俗易懂、潜移默化,增加趣味性。依靠应急知识储备,公众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实施自救互救,能够配合救援队员及时有效逃生,保障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