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完善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建设布局,扩大科普设施覆盖面,促进城乡科普设施均衡发展。
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组织建设综合型科普场馆和专业型科普场馆,发展数字科普场馆,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加强与社区建设、文化设施融合发展。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对现有科普场馆、设施应当加强利用、维修和改造升级。
==============================
■ 案例
让科普资源纵向下沉
2025年1月,重庆自然博物馆竹贤乡分馆在竹贤乡乡情馆建设,重庆自然博物馆除派出专家亲力参与前期整体规划外,还助力构建一核多元融合型总分馆模式,为乡情馆捐赠了价值约6万元的标本,包括凤蝶科、蛱蝶科、斑蝶科、粉蝶科、真蝶科、眼蝶科等蝴蝶标本390余件,猫科、欧科等动物标本6件,红豆杉和藜芦科等植物标本17件,积极探索了新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着力打造了具有巫山辨识度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分馆。此前,重庆自然博物馆还设立了重庆自然博物馆永川区分馆,形成了市区乡三级分馆体系。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第四十五条,明确指出国家完善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建设布局等,目的在于促进城乡科普体系均衡发展。由于历史、文化、地理、交通等因素,农村、边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科普场馆、基地和设施建设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这一规定有助于缩小这种差距,让更多民众受益于科普资源。
过去,城市往往拥有更多、更好的科普资源,如大型科普场馆、科技馆、科普基地等,而农村的科普设施相对匮乏。“国家完善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建设布局,扩大科普设施覆盖面,促进城乡科普设施均衡发展”出台以后,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平衡的状况,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知识鸿沟,这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布局需要协调、整合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如科技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文化部门提供展示和宣传的平台等,共同打造完善的科普场馆和基地。
均衡发展还意味着城乡之间科普资源的共享。城市的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研机构、高校等拥有丰富的科普内容资源和科普人才,而农村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等科普素材。通过建立共享机制,城市的科普资源可以向农村流动,农村的科普资源也可以被城市所利用。农村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农业、自然资源等建立与农业科技、生态保护等相关的科普基地,实现城乡科普资源的互补和共享。
“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组织建设综合型科普场馆和专业型科普场馆”指出,各地要根据实际需求建设不同类型的科普场馆、多样化科普设施,确保科普活动不仅广泛覆盖,还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领域的需求。鼓励社会力量和企业参与科普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通过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以捐赠、合作等方式,提高科普工作效率和质量,建设有特色的综合型科普场馆和专业型科普场馆。
“发展数字科普场馆,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指出,发展数字科普场馆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数字科普场馆不受地理空间限制,可以通过互联网将科普资源传播到更广泛的区域。科普信息化可以整合各类科普资源,将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科普资料数字化后集中在一个平台上,方便公众获取,满足公众多样化的科普需求,公众可以通过参观虚拟博物馆、科技馆,观看科普视频、参与线上科普互动游戏等,学习科普知识,增强数字化科普的体验感,大大扩展了科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真正实现科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加强与社区建设、文化设施融合发展”意味着科普工作不能局限于科普场馆内,而要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社区文化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重庆自然博物馆竹贤乡分馆正是利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暨乡情馆建设设立,是加强与社区建设、文化设施融合发展的生动实例。在社区中建设科普设施,可以让科普更贴近居民生活,方便居民随时参与科普活动;与乡镇文化设施融合,在文化中心设置科普专区、开展科普讲座等,可以借助文化设施的人气和资源,扩大科普活动的影响力,增加其参与度和覆盖面提高科普的传播效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对现有科普场馆、设施应当加强利用、维修和改造升级。”明确了地方政府在科普场馆建设方面的责任,要求有条件的要将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这也表明国家层面非常重视科普设施建设与空间规划的结合,确保科普设施能够随着城市发展进行动态调整。科普设施的建设应当与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规划相结合,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而且还应将其纳入长期规划,以实现持续性建设和完善。
此外,还要优化现有资源,通过技术升级、内容更新等方式,保持吸引力和实用性,满足科技进步和公众需求变化,确保现有科普场馆、设施持续发挥作用。
(作者系重庆自然博物馆展览服务部主任、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