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闽山浩气,凭山海相携。这里不仅有福建省境内最大的在运核电基地——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清核电),同时也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的所在地。中国核工业科技馆(福建)也于2017年在此落成,以24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生动展现了几代核工业人奋斗接力、助力中国核工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追梦征程。
图为中国核工业“开业之石”样本。作者供图
中国核工业从此起步
中国核工业科技馆内陈列着一块铀矿石样本,被誉为中国核工业的“开业之石”。
1954年秋,一块铀矿石被带至北京,立即引发关注。195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召开,作出发展中国原子能工业的战略决策。中国核工业从此起步,前行道路上,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踏入科技馆,长达18米的浮雕墙展现了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的峥嵘岁月。凑近细看,雕刻线条刚劲有力,从101重水研究堆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再到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汗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图为福清核电主厂区施工现场第一炮。作者供图
福核人奋斗的“首堆记忆”
目光转向福清核电发展成就长廊,一段热血沸腾的建设历程展现在眼前。
2004年,一群核工业人和电业人士来到了福建福清这片土地,在三山镇前薛村岐尾山下安营扎寨,启动福清核电项目前期工作。2007年9月14日,岐尾山开山炮响,惊雷乍起,激起兴化湾千层浪。2014年至2017年,1到4号机组相继投入商业运行,实现一年投运一台核电机组的“稳健登高”。建设工期也从1号机组的72个月缩短至4号机组的58个月,创造了二代加改进型核电机组建设的行业领先水平。2015年,全球首个采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开工建设。2022年3月,“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钢筋铁骨铸“华龙一号”
展馆中央,国内最大的“华龙一号”机组模型格外醒目。它按1:12的比例设计制作,占地面积约90㎡,通过等比例还原展现核电设备的精密构造,以呈现科技成果的震撼力。通过AR技术将虚拟画面与“华龙一号”实体模型叠加,直观展示“华龙一号”安全发电原理及其主要设备,实现虚拟与现实的科技融合。
图为全国最大“华龙一号”机组模型,采用1∶12的比例设计制作。作者供图
“华龙一号”从设计之初便采用国际上最严、最高的安全标准,可抵御17级台风、9级地震的冲击,更有四道安全屏障守护。此外,“华龙一号”还采取了“能动+非能动”的双重安全系统。除了靠电来驱动安全系统,“华龙一号”还可以依靠重力、温差和压缩空气等自然力来驱动安全系统,通过蒸发、冷凝、对流、自然循环等自然过程进行反应堆冷却,有力保障了极端工况下的安全。
2025年5月14日,被誉为“国家名片”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0天,实现了继“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获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双满分”、连续两年实现“零非停”之后取得的又一佳绩,再次验证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安全性和先进性,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中核集团中国核工业科技馆(福建)获评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人员超3500场、近5.6万人次。未来,“华龙一号”将带着无数青年的梦想继续腾飞,带着福清核电人的梦想与担当,向着更广阔的天地翱翔。(作者系福清核电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