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科学家地图】教育垦荒 科技筑梦——广西大学“两馆一园”中的科学家精神图谱

来源:李海波 杨丽娜 陈立 作者:王文洁 2025-07-04 22:31

广西大学科学家精神基地由校史馆、科技馆和雕塑园等特色博物馆三部分构成(以下简称“两馆一园”),依托“两馆一园”展示办学历史、名人事迹和办学成就等内容,生动地展现一批在广西大学工作过的科学家为国为民献身科学的光辉形象。

马君武以教育垦荒

步入广西大学校史馆展厅,一座雕塑映入眼帘——建校初期首任校长马君武带领全校师生开荒建校的场景。

建校初期,广西大学所在的蝴蝶山还是一片荒山野岭,马君武校长提出“锄头主义”,要求学生养成“做工光荣”的新观念,并亲自带领师生们开展建校劳动。经过几年用心经营,蝴蝶山变成风景优美、楼房掩映、书声琅琅的美丽校园。

马君武老校长还提倡“教师拼命教、学生拼命学、职工拼命干”的“三拼”精神。作为风雨飘摇时代背景下的爱国者,国外留学的经历更加坚定了马君武读书报国的想法,使他明白了中国和西方差距在于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只有科学才可以救国,可以造福于民。这也是之后他在办学中一直宣传科技才能强国,倡导“实用主义”教育的原因。

如今,“锄头主义”和“三拼”精神继续滋养着代代“西大人”。“复兴中华—发达广西”成为广西大学的灵魂,“勤恳朴诚、厚学致新”是广西大学的校训。如今广西大学志愿者的标志是“西大小锄头”,象征着马君武先生当年所提的“锄头主义”和“爬坡精神”,体现了西大人立志接过前辈奋力拼搏的锄头、脚踏实地耕耘大地收获蓝天的美好愿景。校史馆也成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开学,新生们都要来到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广西大学雕塑园内马君武雕像。作者供图


广西大学雕塑园陈列着建校初期10位大师级校长和著名科学家雕塑,分别是马君武、杨东莼、李达、陈寅恪、陈望道、梁漱溟、王力、李四光、陈焕镛、卢鹤绂。

马君武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民主革命家,广西桂林人,是中国近代获得德国工学博士学位第一人,在教育界与蔡元培先生并称“北蔡南马”;李达向广西大学青年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为广西培养了一批爱国志士和进步青年;王力到西大担任文史专修班的主任期间,完成了《中国现代语法》初稿;抗日战争期间李四光在广西大学每周都给物理组的同学讲地质学……这些名家大师正是西大校训“勤恳朴诚,厚学致新”的真实写照。

郑皆连以科技筑梦

广西大学科技馆全面直观展出学校90年来科研成就,展示广西大学科技工作的前世今生,激励科技工作者积极热忱投身于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事业。

郑皆连院士赶赴天峨龙滩特大桥建设现场,爬上拱肋施工便道,查看和指导施工作业。作者供图


“拳拳匠心拱桥人生——郑皆连院士科创成就展”设在展馆中心。2015年,74岁的郑皆连调入广西大学,他不遗余力奉献在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水平整体提升和团队建设中。入职以来,郑皆连院士每年为新生传授“开学第一课”,“没有最好的桥型,只有最合理的桥型”“要以最节省的钱建造最安全可靠的桥梁”,这是他在工作中经常提到的。

郑皆连院士团队领衔设计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连破(拱桥跨径)世界纪录、屡获殊荣,团队及个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世界桥梁大会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詹天佑奖等殊荣,使我校成为世界大跨拱桥研发中心。

2017年,专家咨询会上相关设计单位推荐悬索桥,郑皆连提出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方案被投反对票。理由是:浔江北岸的地质条件,不符合传统拱桥建造要求。“我仔细研究后,发现地质难题是可以通过技术克服的。”郑皆连坚定地说道。

经过充分论证,拱桥被作为推荐方案。可报到上级部门,因风险问题再次被投反对票。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郑皆连决定一“倔”到底——他把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工程风险和造价风险可控的缘由一一列出。并打起“铁算盘”:拱桥方案比原方案节省预算近9000万元,后期维护费每年还可省100万元。“维护费主要由平南县出,那时县里还分布着近80个贫困村。”76岁的郑皆连主动申请出任平南三桥建设专家组组长,与参建各方共担风险。

拱桥方案终于被批准。“没有最好的桥型,只有最合理的。”郑皆连后来感慨,“有些人怪我过于严苛,可我满脑子想的,唯有以‘担当’之桥,心怀家国,砥砺前行。”

2020年,郑皆连院士领衔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成为该届获奖的10个团队之一和两个民生领域获奖团队之一。2024年,郑皆连作为总设计师主持建造的天峨龙滩特大桥正式通车,这是世界首座跨径超过600米的拱桥,成为新的“世界第一拱”。这座大桥还摘得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大跨公路与铁路桥最高奖。

一把“锄头”,架起的是从土地到天空的桥梁——马君武以教育垦荒,郑皆连以科技筑梦,两者共同书写了中国知识分子“脚踏大地、仰望星空”的精神史诗,构建了广西大学“扎根实践、服务国家、敢为人先”的精神谱系。

打卡小贴士

广西大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校史馆、科技馆和雕塑园等特色博物馆)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00号,2023年入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校史馆、科技馆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五,8∶30-17∶30,周一、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闭馆。雕塑园全年开放。讲解服务需提前预约,咨询电话:0771-3233667。

[作者李海波系广西大学科研院副院长、综合办公室主任(兼)、社会科学处处长(兼),杨丽娜系科研院综合办公室副主任、社会科学处副处长,陈立系科研院综合办公室、校科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