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科学家地图】走进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感悟科技报国魂

来源:中国科普网 作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2025-07-05 21:35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所”)收集珍贵实物材料,深挖背后感人故事,精心复原工作场景,于2018年、2021年分别建成中国科学院“人民科学家·强国奠基石”党员主题教育基地(首批四家单位之一)和中国科学院首个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自建立以来,基地已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年均接待访客超万人次。

中国科学院“人民科学家·强国奠基石”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建网


辉煌历程:从建所初心到成就卓著

力学所创建于1956年,是以钱学森“工程科学”思想为灵魂铸造的国家级力学殿堂,自奠基之日起血液中便流淌着服务国家的红色基因。这里曾群星闪耀——钱学森、钱伟长、郭永怀、郑哲敏等科学巨匠都曾在此工作奋斗过,他们以智慧为笔、汗水为墨,在“两弹一星”等大国工程的宏伟画卷上,挥毫写下震颤时代的科学史诗,镌刻下“科技报国”的滚烫初心。

“人民科学家 强国奠基石”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内钱学森铜像和郭永怀塑像。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建网


回溯建所之初,首任所长钱学森在全所人员大会上发表的《关于力学研究方法》的重要讲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力学所的前行之路:“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和实际结合,挑选课题应结合国家工业推进方向。”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力学所的研究组设置充分体现国家需求,按照国家及中国科学院部署,布局了火箭、导弹、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初始研究;20世纪60年代,参与氢氧发动机预研、651任务(“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等国家重大任务。

六十余载风雨兼程,力学所在探空火箭、战略导弹、氢氧发动机、人造卫星、核爆工程及防护、海洋工程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做出开创性工作;开创了爆炸力学、物理力学、化学流体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学科领域,推动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国防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彪炳史册的重要贡献。

基地魅力:历史与科技的交融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力学所始终坚持所内所外共建共享、党建科研共融共振的理念,以中关村园区6个场馆、怀柔园区钱学森实验基地、山东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三个区域为空间维度,全方位推进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

郭永怀手稿和遗物。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建网

走进中关村园区场馆,162件珍贵展品陈列其中,近300张历史照片在光影中流转,30余篇老科学家事迹如散落的星辰,29部纪录片中老一辈科学家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钱学森起草建所方案的原始文件镌刻下岁月的褶皱,郭永怀牺牲时佩戴的手表还残留着灼痕,郑哲敏首次爆炸成型的金属小碗泛着温润的光泽……这些一一被精心保藏的物件,共同谱写出一部科学家精神的史诗。

展柜里一把泛黄的计算尺,金属刻度间是使用者经年累月摩挲留下的痕迹。这是钱学森当年自掏腰包为学生购置的教具,看似普通的工具,实则是老一辈科学家“甘当铺路石”精神的具象化表达。正如郭永怀生前所言:“我们回国是为了为国家培养人才,为科学事业打基础。”

穿过历史长廊,将目光投向怀柔园区,这里仿佛大国重器的摇篮:世界上首座覆盖高超声速飞行全包线实验能力的空天飞行技术验证平台如蛰伏的钢铁巨龙,为中国空天探索撑开科技穹顶;稀薄气体风洞的精密腔体里,太空边缘的极端环境密码正静待被破解的时刻;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装置仿若工业文明的精密心脏,在轨道上复刻陆地飞行的速度美学;皮米精度激光测量平台像一双洞悉原子跳动的眼睛,捕捉微观世界的蛛丝马迹。这些默默矗立着的“国之重器”,既是科研攻坚的战场,也是科学家精神的现代表达——每一台闪烁的仪器、每一组跳动的数据、每一次启动的蜂鸣,都在续写“科技报国”的新篇章。

精神传承:使命与担当的践行

力学所党委将科学家精神熔铸成科研攻坚的精神内核,组建钱学森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郭永怀集智攻关尖刀连、郑哲敏聚力探索先锋队等一系列以老科学家命名的攻关突击队,进一步促进弘扬科学家精神与完成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广大科研人员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始终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在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中赓续科学家精神,做到勇担历史重任、勇攀科技高峰、践行强国使命。

力学所以基地为载体,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符合研究所实际的特色活动,引领科技工作者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转化强大的内驱力。着力打造“科研·文化·传承·发展”大师讲坛、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报告等特色品牌活动,将“科技报国”信念注入每个科研人员的血脉;精心打磨科学家精神主题话剧《学森永怀情 力筑强国梦》,用舞台再现钱学森和郭永怀从留学归来到投身科研并肩奋斗三十年、实现“科学救国”梦的故事;组织编撰文集《力学·记忆》,以手稿真迹串联起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图谱,在青年科研人员心中引发跨越时空的强烈共鸣。

“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是口号,而是要让这种精神融入科研血脉,成为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力学所党委书记刘桂菊强调。

力学所将始终高举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旗帜,以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为依托,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凝聚更多精神力量,在科技报国的征程上勇毅前行,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学智慧。(供稿)



打卡小贴士

力学所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及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位于北京市,于2023年获评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预约及参观时间为:工作日9∶00-11∶00,14∶00-17∶00。预约电话:010-82543985。邮箱:dangban@imech.ac.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5号(中关村园区)、北京市怀柔区雁栖南四街26号(怀柔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