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有个响当当的名字,中国航空城。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一飞院”)就坐落于此。
在一飞院,科研大楼叫倚天大楼,管理大楼叫锦天大楼,试验大楼叫虹天、池天、灏天……一切与天有关,一切向天而行,航空人对于蓝天的情怀和热爱热烈而执着,质朴而纯净。在这里,听到最多的话是,“干国家需要的事是最大的荣誉”“人生最大的值得,是一个职业生涯能够完整意义地干几个型号”;看到最多的风景,是把难题攻关当成乐趣,将探索沉淀作为爱好,看自己设计研制的飞机翱翔蓝天!
这些细节和风景,只是一飞院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航空事业的万千星火,但正是无数这样的光和热,汇聚出万里长空的浩荡与磅礴。
一飞院倚天大楼。作者供图
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奠基人徐舜寿
今天,在一飞院老科研区映天大楼前,矗立着徐舜寿先生的铜像。
徐舜寿是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奠基人,是中国飞机设计领域的一代宗师,也是一飞院的第一任总设计师。徐总领导和参与了新中国几乎所有飞机的设计和仿制工作。他的名字与新中国航空工业诸多的“第一”永远定格下来: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喷气式飞机(歼教-1)、第一个飞机试验室(沈阳飞机设计室)、第一个飞机设计所(603所,今天的一飞院)。
徐舜寿在研制现场。作者供图
徐舜寿的诸多工作方法和理念,传承沿用至今:熟悉基层,严格把关,特别重视试验验证,强调“实践第一”的原则,做“常规的快手,关键的专家”。
今天,航空事业的一众泰斗都是他的学生:顾诵芬、屠基达、陈一坚、管德、陆孝彭、程不时等等,他被誉为院士导师、航空界的伯乐。
在一飞院,以徐舜寿命名的青年科技进步奖,自1992年设立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2届。唐长红院士就是第一届徐舜寿青年科技进步奖的获得者;以徐舜寿命名的创新中心,自2017年成立至今,始终致力于装备建设的前沿和未来。
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第一款歼击轰炸机
中国飞豹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
中国飞豹也是一飞院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从一飞院上空俯瞰,承天苑文化广场形似一架呼啸展翅的飞豹飞机,展示着飞豹、空警2000等实物真机。
中国飞豹是我国第一款甩开“洋拐棍”,完全自主研制的双发、双座、超声速、全天候歼击轰炸机。在当时我国经济并不发达、技术相对落后、没有原准机参照的条件下,研制工作遇到了多方面的严峻挑战,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飞豹“三落三起”的故事。
自1977年,研制任务正式开始。飞机研制先后因经济困难,军费压缩等原因,经历“三落三起”“七次风波”“两次减重”。但可贵的是,“飞豹”的研制始终没有被搁置。参研的广大科技人员无比珍惜承担型号任务的机会,对这个建所以来唯一的自行研制项目投入了全部期许。最担心的是这个项目“下马”,更担心自己不争气,把项目搞砸。大家比任何时候都珍视承担型号任务的机会,时刻牢记着自己身上的千斤重担。不仅将飞豹干出来了,而且是按照“二十年不落后”的先进战机标准干出来的。
人们这样概括飞豹研制成功的基本经验:献身航空的报国精神、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科学严谨的求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情和谐的团队精神。
今天,矗立在一飞院大门前的报国石上,醒目书写着八个大字:豹啸长空、鹏程万里。飞豹精神和大运精神已经在型号精神谱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实现五有其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空人赓续奋斗、勇往直前。
运20飞机研制背后的故事
作为国家首批科学家精神基地,一飞院创造出中国航空事业的六座里程碑:我国第一架支线客机——运七飞机、第一架空中预警机——空警一号、第一架歼击轰炸机——“中国飞豹”、第一架轻型公务机——小鹰500飞机、第一架大型预警指挥机——空警2000、第一架大型运输机——运20飞机。
运20飞机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
搞飞机研制,大家心里都清楚,国家让我们干的一定是我们没有干过的,要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
运20飞机的研制成功,让中国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大飞机,跻身世界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制200吨级大型飞机的国家之列。
其背后故事令人难忘了。“80后”副总师黑文静,承担飞控系统电传主控制律攻关的领军角色,她曾暗暗发誓:一定带着团队攻下这道难关,填补国家空白,为用户提供一款“好飞”“好用”的飞机。为此,年近30岁的她和丈夫做出一个决定:在大运列装之前不要孩子。黑文静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夜以继日、风雨兼程……她的团队终于攻克了主控制律难题,一举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填补了多项国家空白。运20首飞那天,飞机一落地,首飞机组郑重地将一面写满签名的五星红旗交到了黑文静手上,“我们给飞机的表现打100分”那一刻,黑文静满脸笑容,却早已泪流满面。
运20首飞当天,唐长红院士带着整个总师团队来到试飞站,像为孩子整理行装一样,仔细察看了飞机的角角落落,深情叮嘱道:“好好表现”。在晨曦红霞中,护送飞机一步一步走向试飞院机场,满眼的期待与自豪。这样的叮嘱,后来成为每一型飞机首飞前的惯例。
仰望我们头顶的天空,没有比战鹰轰鸣更响亮的作答,没有比大国重器更硬核的承诺。
在路上,前赴后继、继往开来,就是最美的风景!(作者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融媒体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