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排名不分先后)
欢迎来到航天杂货铺
事实上航天器的热控方式远不止于此,热控系统仿佛是个冷暖“大管家”,保证了航天器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中平安地遨游苍穹。和热控系统一样,还有许多系统在各司其职,默默地守护着人类探索太空的仪器。
冬奥会里的气象科技
目前,“百米级,分钟级”的技术已经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了高影响天气预报的示范项目,未来,它将在国际舞台上分享中国经验。
月尘逐梦:破解月壤的远古密码
从2019年嫦娥四号实现月背首次巡视探测,到2020年嫦娥五号月球正面无人采样返回,在前期技术积累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今年嫦娥六号再赴星河,完成了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
激光武器——颠覆未来战争的“光弹”
在刚刚举办的珠海航展上,空军装备展区亮相的“车载战术激光武器”,和激光防御武器系统,成为航展上的亮点,吸睛无数,实力圈粉。
奇妙的曲线
顺应自然之理,方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让我们从历史的智慧中汲取灵感,以科学之光照亮未来,共同守护这条无与伦比的北京中轴线。
地月最强传声筒—鹊桥二号
嫦娥六号在鹊桥二号的助力下成功将土特产带回地球,迈出了人类探索月球的一大步。
第十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排名不分先后)
太阳“摄像师”—— 羲和号
“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国人叩问苍穹的脚步不曾停歇,远古神话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
冰与火的奇迹
我国的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它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小”桥担“大”任
花鱼洞大桥正用它小小的身躯担当着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任,看向世界生态桥梁发展的新未来。
“声音”发声
国家网信办发布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钱学森弹道
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和平修筑了一道坚实的护盾。
水下断崖 —— 潜艇的幽灵猎手
在大洋深处有一个“幽灵猎手”,潜艇一旦遭遇很难逃出生天,这就是水下断崖。
第九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排名不分先后)
用“毫牛”之力助推航天器
如果我说一口气能把天宫一号吹走,很多人肯定会说这是不是在吹牛?我这口气,只能吹走一张A4纸,但到了太空就能稳稳妥妥地吹走航天器。
药物剂型不同 服用自有讲究
我国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用于药物研发创新,让更多的老百姓用得起放心药,用得起优质药,让小药丸真正助力我们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提高。
面临极限生存挑战 祝融号火星车一往无前
我国科学家通过频谱分析祝融号火星车低频雷达数据,认为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地下35米处存在16个古多边形地貌。
为大气做三维透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气象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日前研发了一套氨气浓度的反演算法,并成功将该算法应用于风云三号D星的高光谱红外大气探测仪,获得风云气象卫星首幅全球氨气浓度分布图。经过多年自主创新,截至2022年,我国已成功发射19颗风云气象卫星,为12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气象资料和气象服务。
扑灭山林大火怎么也成了“世界性难题”
每年秋天,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冷,树木有自己的应对方式,它们将自身的养分和水分从树枝回流到树根,原本充满活力的树枝就会变成一根根枯枝,而绿意盎然的树叶也会变成一片片落叶。
“太空笔”书写飞天梦
在“天宫课堂”第四课上,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轨展示介绍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许多人会好奇,航天员在空间站失重的环境中是如何书写的?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款我国自主研制的“太空笔”。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普讲解大赛 (排名不分先后)
飞行不难,仿生飞行不易
想象一下,在你头顶、身旁飞过的,可能不是小鸟、昆虫,而是飞行机器人,它像鸽子一样在低空中滑翔、像蜻蜓那样急转直上、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是不是超级炫酷!在电影《沙丘2》中,我们看到的未来式仿生扑翼机,其原型正是高效又灵活的蜻蜓,严格来说这是一种仿生蜻蜓的扑翼机。
“氢”风徐来!“西氢”为什么“东送”?
7月3日,河北省康保至曹妃甸氢气管道工程启动勘察设计。这条管道预计全长972.7千米,管径813毫米,最大年输量约为130万吨绿氢。
“垃圾山”上建城市“绿肺”
浙江省杭州市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在使用近30年后,日前封场进入生态复绿阶段。占地1.7万平方米的光储一体化项目已开始运营,预计20年总发电量3303万千瓦时,相当于年均减排二氧化碳1141吨。
“膜”法净化水质可精确去污
北京电视台播出2024北京优秀节水典型案例展播专题,其中《小水滴大功臣:“膜”法来袭》详细介绍了以膜技术为核心的污水资源化技术,不仅能灭菌,还能除盐,真正实现了水资源绿色可再生利用。
灯塔工厂的“独门秘籍”
北京目前有两家灯塔工厂,分别是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和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有哪些“独门秘籍”。
星图:“天人合一”最形象的体现
双子座流星雨的活跃期在每年12月4日至12月17日,以双子座头部区域附近为辐射点。作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双子座流星雨流星数量多且稳定,最高时流量可达每小时150颗左右,且流量极大时持续较长。
往届回顾

让科普流行起来

在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现场,选手带领公众解锁神秘的前沿科技,深入探讨当下的社会热点。

如何做好科普讲解

在2023年第十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我侥幸取得第一名的成绩。今年,我以总决赛评委的身份,从另一个角度参与了这项高级别赛事。

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决胜40强

在广东科学中心内,抑扬顿挫、高亢嘹亮的讲解声在大厅里回荡。

三十倍音速!这个风洞超能“吹”

2023年6月,我国超级风洞JF22正式投入使用,项目负责人自信地说:“世界上没有其他风洞可以相比它的性能。”那么,超级风洞究竟是什么呢?

“钢铁侠”对战!它们代替人类驰骋疆场

2024年4月,外军发布了一则使用FPV无人机打击无人战车的新闻,人类战争首次出现了无人对无人的作战模式。智能化战争悄然而至,未来的士兵或许将不再是血肉之躯,而是被高科技武装的“钢铁侠”。
全球首次!3D打印的皮肤会“呼吸”了
如今,这款自主研发的生物3D打印皮肤已经推广到部队,就像创可贴一样,无需缝合,只需贴在创面,3-7天就会与原有皮肤融为一体,守护身体的“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