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型创新与超常型知识的治理体制改革》:打通研究原始颠覆型创新的堵点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陈伟
  • 2021-05-12 23:29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原始型创新与超常型知识的治理体制改革》一书,从人力资本与知识管理的视角探索与原始颠覆型创新流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构建中国原始型创新的支持体系分析框架,系统性回应当前现实问题,是中国创新经济新学派的典型代表。


十余载理论探索与实践调研的结晶


本书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方竹兰教授长期深耕于创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涵盖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一系列学术成果。本书研究的现实起点在于作者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访学经历。当亲眼看到国外发达国家拥有促进原创技术研发、技术快速转化的良好生态环境,作者出于一种家国情怀而选择研究创新问题;理论起点在于作者博士期间关于人力资本的大量研究积累,诸多核心观点集中体现在其独立发表于《经济研究》的论文——《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兼与张维迎博士商榷》。作者连续3年设计调研提纲,组织研究团队亲赴深圳、上海、中关村等创新高地对200多家科技企业、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孵化器、创客空间、风险投资、科技基金等创新组织展开实地调研,掌握我国原始颠覆型创新的特点、痛点、难点和堵点,不断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几易其稿,终成此书。


开创性地提出超常型默示知识理论


书中首先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原始颠覆型创新的流程是直觉突破式创新、解释规划式创新、逻辑推理式创新、推广扩散式创新。我国的创新是以推广扩散式创新为起点的“逆创新”,目前刚迈进解释规划式创新的边缘。探索由解释规划式创新再迈进直觉突破式创新,实现原始颠覆型创新的“惊险跳跃”,离不开对知识分类管理与知识拥有者识别保护的研究。作者创造性地将知识划分为常规知识、超常知识、明示知识、默示知识,并提出超常型默示知识是与天赋和灵感相关、不能用语言和文字系统表达的知识,内隐在常规型默示知识当中难以辨别,甚至难以管理,但恰恰又是直觉突破式创新的关键。由于超常型默示知识具有模糊性、个体性、潜在性、脆弱性、稀缺性、创造性等特征,超常型默示知识拥有者往往更不易被发现、被理解、被重视,但又承担着原始颠覆型创新的启动,贯穿于原始颠覆型创新的整个流程,故需要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培养、引导与扶持。


探索多领域治理体制改革重点


本书关于社会知识治理系统构建、政府知识管理职能转型等多领域超常型默示知识治理体制改革的每个章节都是一篇“大文章”,其中不乏新思路、新观点,为后续深化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如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中,提出尊重激励和保护培养学生超常型默示知识,采用引导教育、权力教育、激励教育等新型素质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原创力,让拥有超常型默示知识的学生能够“冒”出来、敢于“冒”出来、愿意“冒”出来,并在未来的科技创新工作中足够自信、敢于质疑、擅于维护自身创新权力;又如在金融领域的改革中,提出探索人力资本信用的融资新机制,实现超常型默示知识的自治性配置,重点探索以种子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证券股票、银行贷款等多种金融支持形式,凸显超常型默示知识拥有者的创新主体地位,将由其主导创造的发明专利、技术标准等知识产权金融化、货币化。

当然,中国原始型创新与超常型知识的治理体制改革不是对现有体制推倒重来,而是逐渐从教育、金融等重要领域新增一些制度力量来培养、支持超常型默示知识拥有者。这种具体到中微观主体的改革往往需要广泛调研、强化问题意识,以此探索出一条既遵循原始颠覆型创新规律,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创新之路。本书无疑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研究新方向,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研究新范式。

(作者系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关村天成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毛梦囡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