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亟须精准化研究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李大光
  • 2022-08-02 09:39

摇曳烛光


《科学传播研究》,李大光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与美国科学传播社会学家乔恩·D.米勒合作完成的《科学传播研究》终于出版了。这是一部我与米勒教授在过去数十年内合作完成的一些研究课题调查报告的集成本。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参与或承担了大大小小十几个课题。大课题有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农业农村部“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等,有些是与美国合作的课题。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是通过对作过的这些课题进行精选,将我做课题的体验、经验及调查方法和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供感兴趣的同行参考、批评。同时,更希望能对科学传播学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学习有一些作用。

米勒在书中提供了他对科学素养研究的新思想。1970年,他在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成立了公众舆论研究所和青少年纵向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末,他承接了美国科促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委派的成人科学素养调查。他与英国学者约翰·杜兰特、马丁·鲍威尔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学者共同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后,确定了成人科学素养的概念、定义、维度、指标以及问卷设计。在美国进行的调查对世界各国的科学素养调查起到推动作用,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科学素养的研究,从而为建立国际比较数据库奠定了基础。米勒的研究以及欧盟的研究结果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全国调查,其数据也在2001年得到美国科促会的认可并进入国际比较数据库。

米勒在序中谈到:“该书融合了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相关研究工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研究框架。该书涵盖了一些以中国各个城市和地区的科学传播问题为重点的研究。这种组合研究模式提供了更大的理论结构,读者可以在这个理论结构中评估中国地方和地区的问题和争议。这是一本内容均衡的著作。”

米勒认为,这本研究专著对关心科学技术发展的公众,以及科学政策制定者会有所帮助,对报道科技领域的记者和编辑亦有所裨益,并能促进对新兴科学技术用途的有益讨论,使我们未来的生活更安全和更健康。

如果这本书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我在过去带领学生历经辛苦受尽磨难的付出就没有白费。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各个研究项目,包括与米勒合作的儿童天文节目的评估调查、“北京公众对科学技术理解与态度”的定量调查,以及各种科学传播项目的评估调查的场景,就像电影画面一一呈现在我眼前,这些成就没有学生的合作是不可能完成的。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科普法的国家,但是,科普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研究发现科学和技术尤其是新技术应用对公众科学态度的影响,还需要精准化的社会学研究。我认为,中国亟须建立“科学文化社会学”专业教学与研究,如果这本书对这个专业有一点作用则不甚庆幸。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研究员)


编辑:胡利娟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