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科研人员“走进石油”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王大鹏
  • 2024-02-05 14:29


近日,《走进石油》(第二版)首发。这套丛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作了大量修订,从10个分册拓展到15个分册。全套丛书所涉及的条目也从原来的600多条增加到了1200多条,几乎翻了一番。

2006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了《走进石油》(第一版),累计发行70多万册。2020年5月,我应石油工业出版社的邀请,参加了《走进石油》(第二版)策划会。当时,拟任丛书主编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科技局局长傅诚德,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钻井工程专家苏义脑等众多石油领域的专家学者,谈到科普的重要性,并希望更多的科研人员认识到科普的价值。

之后,我又应邀出席图书出版研讨会。会上专家们一致明确,这套丛书要充分发挥一线科研人员的作用,同时也要在策划、撰写、出版等全流程中引入科普专家,切实做到两个群体的有机结合,为公众提供一套内容丰富、趣味可读的科普丛书。

时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在这套丛书的序言中写道,“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的知识闪光点,还将回眸石油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非凡历程,感受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的科学家精神,触摸石油工业无比璀璨的未来”。

通常来说,科普作品不好写。因为要在科学性和通俗性之间找到平衡,否则就有可能“有科没普”或者“有普没科”。《走进石油》(第二版)将两者很好地统筹起来。作者团队几乎来自科研一线,因而充分保证了文本内容的科学性,同时也有科普专家全程参与,照顾到了通俗性。此外,这套从书在必要的地方及时地补充上“小贴士”,就一些专业名词进行了解释,与正文内容相辅相成,这既丰富了图书的内容,又提升了阅读体验。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社交媒体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碎片化阅读、微阅读、浅阅读以及视频化。科普作品也难免要“依从”这样的特征。因为信息只有被传播出去并且触达受众,它才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走进石油》(第二版)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出版社融合了富媒体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发了105个视频,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扫码就可以直接观看视频,做到了内容的立体化和影像化展现。

优秀的科普作品应该是图文并茂的。高质量的插图可以为图书增色,更有助于读者的理解。《走进石油》(第二版)全书插图有八成以上为原创,这也足见作者、编辑对全书整体呈现效果的重视。

我们常说,科研人员是科普的“第一发球员”,因而需要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在科普中的作用。《走进石油》(第二版)的撰写也确实体现了科研人员和大科学家的科普示范效应,全书15个分册中有6名院士担任分册主编并撰写相关内容。浏览全书,这是一套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为一体的作品。它不仅是推动科研成果科普化的体现,也是科研人员做科普的积极体现。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编辑:张英贤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