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青少年“暴风骤雨”的情绪世界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张英贤
  • 2024-05-24 15:09

编者按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决定在2024年5月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首个宣传教育月活动。本报特选介两本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图书,供师生和家长参阅。

==============================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见报端。这让更多家庭意识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应该被重视、被关注。《阿内特青少年心理学》(第6版)聚焦人生的重要阶段——青少年期和成年初显期(18岁—25岁),讨论了这一时期的暴风和骤雨、动荡与莫测、迷茫与挑战、冲突与混乱等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深刻理解处于这一特殊阶段的青少年的特征和表现,有助于学校和家庭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帮助青少年平稳过渡、健康成长。

书中探讨了很多家庭比较关注的问题,例如欺凌。该书作者美国心理学家杰弗瑞·简森·阿内特,对青少年已有20多年的研究,他指出,欺凌由攻击性、重复性、权力失衡3个部分组成。通过对28个国家的青少年欺凌研究发现,遭受欺凌的个体往往会体验到抑郁和孤独,但是施予欺凌的一方的青少年或者初显期成人也经常会出现抑郁和进食障碍。研究结果还显示,欺凌者比正常群体报告了更多的心理问题和与父母、同伴的关系问题。

《阿内特青少年心理学》(第6版)由于其客观性备受业界推崇。杰弗瑞·简森·阿内特在阐述观点的时候,引用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作为依据,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例子,令读者能够快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实现读者与作者跨时空的对话。

作者还从多层面、多角度,以一种开放的态度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处于青少年期和成年初显期的人们发生了什么,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他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可能不同,但是每一种心理与行为都是有原因且合理的。比如,在美国主流文化中,从儿童期到青少年期,个体与家庭成员的时间逐渐减少,与父母的冲突增加。一项ESM(事件研究法)研究表明,这是因为青少年发现自己的密友与自己拥有相同的情绪,并且往往都是非常积极的情绪;与父母在一起时,青少年经常体验到消极的情绪。另一方面,青少年认为在面对朋友时感觉更加自由,更能真实地表现自己,而在面对父母时却很少有这样的感觉。

近几十年,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地的文化变革步伐加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变化速度惊人,年轻人发现自己成长的文化与他们父母成长的文化不大相同。与之前的版本相比,《阿内特青少年心理学》(第6版)更加注重文化视角,并在书中每一章都扩展了初显期成人的最新理论和最新研究。

传统文化中,我们用温和、易屈服等词汇去描述女性,用独立、强劲等词汇描述男性。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健康的人格应该既有男性化特质也有女性化特质,即双性性格。随着观念的发展,书中指出,大多数研究证据证明,与男孩相比,拥有双性性格更容易让女孩产生更积极的自我形象,而纯男性化的性格会比纯女性化或双性性格的男孩拥有更加积极的自我形象。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使得坚强、有领导力等特质的描述,不再独属于男孩。

整体来说,这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科学性与可读性较强,成功地为读者展示了一群“有血有肉”、全面立体的青少年。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