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张英贤
5月24日,《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新书发布暨“文明的积淀”科学文化研讨沙龙活动在京举办。
《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新书发布仪式。张英贤摄
本次活动作为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之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出席,本书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小淳和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院所等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
《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从中国古代科技源流开始,以文明之光、思想之源、传统范式、析物之理等多个板块为线索,聚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脉络,着重阐释我国古代科技的文明精髓和现代启示,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对科学文化的发展进行独到阐释,让人们在了解中国科技发展悠远历史的同时,拓宽文明视野、丰富科技思维。
王进展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面向未来的科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系统性地阐释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脉络和成就,对于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促进科学文化传承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新书发布会上还举办了学术沙龙活动,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文明的积淀”这一主题,就科学文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刘兵表示,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科学的争论由来已久,本质上争论的内容在于科学的内涵。实际上,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一词,它们都是近现代从西方舶来的词汇,如果我们在历史上去追溯这些概念还没有产生之前的文明,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社会应该更加关注科学的本质。
孙小淳指出,《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肯定了中国古代有科学的论断。中国古代科技的历史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缺乏科学的精神,也不缺乏科学的基因,这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联结成为可能。而古代科学家的精神气质也对现代科技具有启发意义。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扬宗提出了对中国古代科技人物、科学思想及科学精神的独到见解。王扬宗介绍,《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充分吸收了近30多年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新成果、新趋势,作者将中国古代科技放在古代文明发展的宏大背景下考察其源流、特点和成就。本书发扬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充分肯定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没有回避中国古代科技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刘兵看来,《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为科学教师提供科学史方面的参考资料,进一步解读科学观、弘扬科学家精神。
本次新书发布暨科学文化沙龙活动由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承办。
《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孙小淳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