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时报记者 张英贤
作为人类在天空中幻想出的形象,星座表达了古人在黑暗混沌中创立秩序的渴望,也滋养了无数动人的文学艺术作品。天文科普作品《星座的故事:起源与神话》是一部介绍星座本源、回溯人类规划星空历程的作品,日前由译林出版社引进出版,引起了国内天文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星座的故事:起源与神话》是英国知名天文科普作家、编辑伊恩·里德帕思几十年间持续观测星空、在天文史中索引钩沉的结晶,经历了多次的修订和完善,内容丰富,并且体现了天文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在这本书中,里德帕思全面辑录天文学界据以划分天空的88个连续星座,以及24个在历史上出现过又被废弃的星座,逐一介绍其名称、起源和演变、相关的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及绘图作品,还有它们所对应的中国古代星座。他带领读者徜徉于天文学、文学典故、古老星图和词语构筑的迷宫,将每一个星座的划分、命名、相关神话和沿革过程娓娓道来,为天文爱好者和大众创建了一部星空辞典。
《星座的故事:起源与神话》收录了107幅珍贵的古典星图。书中出现的几乎每个星座,都配有约翰·波德、约翰·弗拉姆斯蒂德等近代重要天文制图师精心绘制的星图。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体现了人类以科学精神探索星空时迸发的浪漫想象。
这本书中文版的最大亮点在于,独家增补了中国古代星座信息,将中西方星座进行饶有趣味的横向对比。译林出版社征得作者同意,在英文原版书基础上增加了作者近年来整理补充的中国古代星座内容。书中不仅列出了每个西方星座所对应的中国古代星官,还解释了这些星官的名称含义,以及有代表性的亮星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典故,从天文学的视角揭示出中国古代社会在星空中投射的独特文化结构,对于国内读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天文科普著作,《星座的故事:起源与神话》为天文爱好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也为大众理解古希腊罗马神话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星座神话是历史上诸多文艺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不论在赏析名画,还是在阅读名著的时候,读者都可以参考本书,进而深入理解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和典故。
为了保证译本的专业性与准确性,译林出版社邀请北京天文馆研究员王燕平、《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编辑张超担任译者。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他们查阅了大量文献和数据库,反复核对文本细节,使译文流畅严谨,颇具可读性。他们还以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对书中中国古代星座内容的疏漏之处作了更正和说明,进一步提升了这本书的参考价值。
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推荐说:“本书既详述了星座神话传说的历史演变,又展示了人类为夜空天幕留下的艺术瑰宝,如此两全其美,真是难能可贵。”
《星座的故事:起源与神话》,[英]伊恩·里德帕思著,王燕平 张超译,译林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