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学:科学家带你探究科学前沿》,梁偲 游文娟 王乔琦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本书汇聚了众多领域的知名科学家,从医学与健康、生命科学、化学与材料、天文与物理、智能与信息、生态与环境等6个不同领域,剖析基础科学知识、相关研究进展,以及科技对社会和生活的深远影响。
《探野撷珍》,罗桂环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首先探讨生物多样性维护、环境保护,以及动植物开发利用史等议题;其次,着重介绍了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瑞典古生物学家布林等人的科学成就及其影响,早期西方人在华所建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历史上的科学活动对后来的启示。全书通过引导读者关注、探究身边的草木、石头、动物等,培养其科学精神。
《微观创想家:细菌的科学艺术之旅》,as科学艺术研究中心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以细菌为主题,介绍了细菌的特性及其美丽的颜色。这些自带色彩的细菌甚至可以用来创作艺术画。除了作画,书中还提到用细菌修复文物。在传统认知中,虽然细菌是破坏艺术品的“杀手”,但有些微生物却可以形成保护膜,让古画焕发新生。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细菌不为人知的一面。
《寻蝶笔记:发现身边的蝴蝶家园》,魏兰君 廖怀建著,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以蝴蝶为引,沿着蝴蝶的寄主植物这条线索,用300余幅手绘科学画描绘了城市生态建设与蝴蝶-植物共生网络的关系。全书融合生态学、植物学、昆虫学等多学科知识,为读者提供“家门口的自然探索指南”,唤起人们对生态的关注与热爱。
《跟着人类学家漫游:探寻“边缘”文明》,[加]韦德·戴维斯著,高伟豪译,后浪出品,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诸多不一样的智慧。在南美洲丛林,我们与一个失落文明的后代相遇;在澳大利亚,我们尝试了解当地原住民的精妙哲学,他们是首批出走非洲的人类;在加里曼丹岛,看东南亚“最后的雨林游猎民族”为传统生活争取一线生机……通过这趟精神之旅,读者可以领略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来自科普时报权威发布,感谢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数据支持)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