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野中寻找答案 在书页里遇见自然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李聪颖
  • 2025-04-11 09:36


《天涯芳草》,刘华杰著,长江出版传媒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图为璎珞木,选自《天涯芳草》。

《天涯芳草》是一本以博物视角讲解植物知识的图书。2024年,《天涯芳草》(第二版)面世。春暖花开时,我又翻开了这本书。

大约是在2015年,我就买过这本书的第一版。那时,我刚开始观察植物不久,书中讲述的北方植物,如构树、山桃、沙参、毛樱桃、白头翁、迎红杜鹃、蚂蚱腿子等,令生活在北方的我倍感亲切。对于书中的南方植物,我却知之甚少,因此在阅读时只是简单地浏览图片,并未深入探究。当时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书中对于“咫尺天涯”和“天涯何处无芳草”关系的解读——芳草在天涯,更在咫尺,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大自然,也可以拥有无穷的乐趣和巨大的收获。正是这本书,使我坚定了观察身边植物的决心。

时隔多年后阅读《天涯芳草》(第二版),我的感受与之前大不相同。经过这几年的学习,我已经能够辨认出书中提及的大部分植物。现在最吸引我的,是书中关于地理、地质和历史等知识,以及那些蕴含其中的深刻哲学思想。

书中不时出现“两侧高崖以及半坡中偶见花岗岩(具体讲是正长石)”“抬头向远处望去,流水……在巨大的磨圆度颇好的花岗石中间左突右奔……”这样的语句,使画面感更为具象化。除了植物和地质知识,书中还时不时穿插描绘了秀丽的风景、奇妙的昆虫、特别的建筑,以及有趣的人文历史故事。

在这本书中,知识与浪漫穿插交织。讲到秋景时,书中写道:“花楸树可高达8米,火红的叶子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坐在树下或者躺在巨大的花岗石上,静观白云缓缓穿过花楸的羽状复叶,什么也不用想,时光在悄悄地流逝,这种体验自然而神圣”。前两句是客观的知识,到了第三句,文风陡然转为温馨浪漫的诗意。

提出好的问题是所有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但遗憾的是,许多成年人已经失去了提问的能力。而本书作者刘华杰老师显然是个“好奇宝宝”,有着超一流的提问能力。发现校园内一株被构树寄生的刺槐时,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植物志或网络资料中,是否有关于这种现象的记载?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他首先查阅了《北京植物志》与《中国植物志》,但没有找到关于构树寄生现象的记载。然而,网络上曾有报道指出,在南京植物园发现过构树寄生柏树的案例。刘华杰老师推测,这种构树寄生的现象可能是鸟类活动的结果,并进一步提出了几个问题:是哪种鸟“栽种”了这棵树?这类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多高?这棵构树的性别是什么?寄生者可以存活多久?最终是否会危害到寄主刺槐?校园管理部门是否会在某天决定将其移除?两者的木质部是否会发生融合?跟随这些问题,读者也会深入思考这一自然现象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本书辅以大量照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如果不读正文,只“看图说话”,也别有一番“轻阅读”的乐趣。

读书的时候,我仿佛追随刘华杰老师的脚步,踏进生机盎然的荒野,闻花香、看叶落、抚溪水、沐山风,多识草木之名,天涯宛如咫尺。

(作者系《博物》杂志编辑)

编辑:张英贤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