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多巴胺”:一场关于欲望与认知的探索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孔鑫鑫
  • 2025-06-27 19:52

初见《贪婪的多巴胺》的英文书稿,大约是7年前。2018年,在一众被版权代理标记的重点推荐品中,我们便一眼看中了这个选题。主编和我都深深地被这本书的题目和内容所吸引。

多巴胺作为一种影响人们的大脑、行为、情绪的重要神经递质,当时在国内还找不到一本深度解读且浅显易懂的图书。市面上相关图书大多理论性强或为教材类,阅读门槛高,大众读者难以从中有所收获。而我们坚信,这本兼具趣味和深度的书,能助力读者加深对这种神经递质的理解,并引发人们对自己情绪的关注,在向大众普及精神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着既要贴合原书名,不能过度加工,又要兼顾中国读者的需求、品位和接受程度,还要规避任何可能违规或敏感名词的原则,在整本书的编辑过程中,我们一共策划了约10个书名。在经过几番讨论之后,主编最终拍板定下了《贪婪的多巴胺》这个书名。该书名既保留了英文书名原本的意思——The Molecule of More(《更多的分子》),又发掘了“more”背后隐藏的“贪婪”的含义,而且比直译更容易理解,也更能体现这种分子最核心的特质。

在这本书问世之前,很多人都认为多巴胺是一种快乐分子,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作者在书中也澄清了这一点,与其说多巴胺代表了“快乐”,不如说它象征着一种对于“快乐”的上瘾,本质上还是一种追求“更多”的欲望。它驱使你不断追逐“更多”,而“更多”有时候并不一定能带来快乐。

作者在书中解释,很多取得过重大成就的人,后续却难以快乐,因为一次成功或者胜利是远远不够的,赢得两次或者更多次也是不够的。对于多巴胺来说,没有什么是足够的。成功和胜利就像毒品一样,会让人上瘾。

这本书通过讲述两个虚构人物肖恩与萨曼莎的故事,将对多巴胺的理解和理论剖析串联了起来。

肖恩与萨曼莎是一对热恋的情侣,两个人经历了邂逅、相恋、结婚之后,生活逐渐平淡。这段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感情折射出大多数人的现状:为什么曾经热恋的感情最终会归于平淡?

作者通过叙述一段爱情故事,解读了多巴胺在人们的情感、欲望、决策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这也是这本书能够获得众多读者认可的关键。它直击人心,挖掘出我们内心深处隐藏得最深的欲望。

剥开一本科普书的外衣,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这是读者愿意阅读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读书,也是在读世界,更是在读自己。

(作者系中信出版社编辑)

编辑:张英贤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