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中思考科学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段志伟
  • 2025-07-04 09:21

我们常常认为科学事实是明确的,科学检验是确定的,科学认识是正确的,似乎不该存在中间地带。科学的发展史也应当是客观的、明确的科学事实的历史,是科学与反近代科学(神话、宗教、巫术等)乃至非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决裂的历史。

《科学思想史:自然观变革、方法论创新与科学革命》(简称《科学思想史》)作者肖显静却认为,一味将不同时期的思想以科学和非科学甚至反科学的类别加以区分,则会抹杀科学是从宗教社会以及非科学社会产生的历史事实,也会忽略近代科学革命的发生在历史中与神学、哲学的紧密关联,要真正描述科学思考,需要把一切思想都放到历史中来。这也是该书的独到之处。

《科学思想史》一书出版以来,短时间内引起了学界较大范围的激烈讨论。作为国内少有的科学思想类大部头著作,这部著作在科学史领域乃至包括科学、历史、哲学在内的科技人文大领域内,都起到了探索知识前沿、填补理论空白的效果。

在科技创新与人文社会科学愈发受到重视的今天,通过科学思想史这一汇集了科技创新与人文社科的独特领域开展理论建设,对于学界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科学史自美国学者乔治·萨顿创立学科以来,已经开枝散叶,成为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而国内的科技史学科建制化发展,从最初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为研究重点,逐步发展为内史与外史并重、学科史与综合史并行的完整学科体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这本书无疑为相对薄弱的科学思想史领域作出了较大贡献。

但是,该书与当前国内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研究之间,却缺乏较为明显的关联。例如,1994年吴国盛主编的《科学思想史指南》、2009年席泽宗编著的《中国科学思想史》等著作,为国内科学思想史领域的开拓和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历届学子接触、进入科技史研究领域的专著型教材,而肖显静的著作并未体现与这些奠基之作的明显衔接,对于这部巨著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放眼未来,科学思想史研究仍然大有可为。第一,与国际科学史、科学思想史进行更多连接,使论著更好地融入全球科学史学科的体系,提升国际影响。第二,与国内既有的科学思想史研究成果进行更多的承袭。第三,发挥科学思想史对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科学思想史研究更加高效地助力学科建设发展。

(作者系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科学思想史:自然观变革、方法论创新与科学革命》,肖显静著,科学出版社出版。

编辑:张英贤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