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区块链技术“变身”环保“小卫士”
  • 来源:科技日报
  • 作者:刘霞
  • 2022-06-14 10:3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记录资料的技术,即一种安全和共享的数字账本,可以将交易记录分散管理在多台计算机上,有去中心化、加密、数据不可篡改等特征,因成为数字货币或加密货币的基础而名噪天下,但它的用途远不止于此。

由于区块链技术能以分散且安全的方式传输信息,因此,目前它已经“变身”环保“小卫士”,帮助科学家和业界人士解决气候和环境问题。

获取真实脱碳信息

据西班牙《先锋报》网站6月5日报道,西班牙奥尔柯特公司的塞尔希·夸德拉特确信,人们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数据透明度并让各方之间建立信任,从而帮助他们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使经济活动脱碳。

区块链技术最大的好处之一是数据透明:多方可以访问完全相同的数据协同工作,即使他们没有主动共享。依靠区块链,最终的信息是不能被篡改的,同时是完全透明和可得的。

比如,印度班加罗尔的行政机关发布了一种App,用地图标示的方式,让人们可以投诉垃圾处理相关问题。如果清洁人员清走垃圾,会拍照上传到App,原本可能会有清洁人员虚报或者篡改垃圾处理情况,但区块链技术使篡改情况不再发生。

此外,人们就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收集产品制造不同阶段的数据,以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材料和工艺的来源及进行管理。I2CAT基金会的伊格纳西·奥利瓦说:“这让我们能够确定,那些声称自己致力于环境和应对气候危机的企业是否真的言出必行。”

另据《电子购买和供应链新闻》网站2020年9月14日报道,消费者可以根据上述信息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例如,他们可以从那些将回收作为首要任务的公司购买产品;物流公司也越来越多地使用经过验证的数据报告来减少供应链排放等。

促进废品回收

区块链还可被用于促进废品回收。据西班牙《先锋报》网站报道,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巴塞罗那诺萨马公司的Plastiks平台。Plastiks使用区块链技术来促进世界各地的废品管理者、回收者和再生塑料买家进行交易。

IBM公司的最新项目之一“塑料银行”则致力于解决海洋中塑料堆积的问题。据EPS News网站报道,“塑料银行”的业务是回收废旧塑料,再将其出售给制造商和主要零售商,其创新之处在于收集机制,即用一种虚拟货币而非现金购买回收的塑料,人们可以使用该虚拟货币购买食品、水、日用品等。采用基于循环经济的商业模式,该业务已经开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展,当地的回收人员每天回收大量的塑料垃圾,以此谋生。通过建立再利用废弃塑料的生态系统,“塑料银行”在解决海洋污染和救济低收入群体两个问题上找到了新的出路。

此外,德国化工公司巴斯夫今年5月份宣布,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启动其

reci Chain区块链平台,以引入可持续回收模式,帮助减少塑料废物的产生。据悉,该平台将使用区块链技术与数字徽章和循环计数技术相结合,计算特定产品的数量,以便市场参与者安全地共享回收数据。该平台的目标是提供实时最新信息,以改进塑料生命周期的分类、追踪和监测,帮助创建一个塑料循环使用的平台,而非线性的“产品—消费者—垃圾”的生命周期。

在塑料的制造过程中,需要添加各种树脂、添加剂、着色剂等,令不少消费者担心会产生安全问题。

据专注于区块链技术的新闻媒体Ledger Insights报道,荷兰区块链初创公司Circularise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揭示产品的来源及其对环境影响,提高产品的透明度可以加强品牌地位。

另据今日塑料网2021年8月份报道,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能源公司、英国区块链公司Circulor、美国“回收起来”公司、“创新英国”(Innovate UK)项目等,也致力于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西班牙泰罗尼亚初创公司区块链数字能源公司则提出,利用区块链实现自用太阳能装置中多余电力销售的数字化。

奥利瓦对西班牙《先锋报》表示:“区块链技术本身不会解决任何问题,但可以作为一种加强或补充流程和倡议的工具。”

能耗将逐渐降低

区块链的一大弊端是其能耗和成本较高,但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能耗和成本都将逐步降低。

西班牙《先锋报》指出,区块链技术以高碳足迹著称,夸德拉特估计,区块链的碳足迹高于荷兰整个国家。但奥利瓦表示“能源成本不是问题”,并且会“越来越低”。西班牙技术中心基金会主席霍安·拉蒙·巴雷拉对此表示同意,他指出:“与区块链相关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远低于其能够节省的能源和减少的碳排放量。”

在奥利瓦看来,经济成本也不是问题。他说:“一年半以前,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成本还很高,但现在非常平价。”

技术并非一直是大自然最好的朋友,但这种情况可能会随着区块链技术的风生水起而改变。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