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的爱鸟节和吃虫节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单守庆
  • 2022-07-20 20:30



    “仡佬族,住深山,坡又多来路又弯。”《仡佬族医药》序言开门见山:“在这种封闭的自然条件下,仡佬族人民医靠自创、药靠自找,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和预防知识。”正是有了这样的环境和防病历史,也才有了仡佬族的两个重要节日——爱鸟节和吃虫节。前者关乎生态环境,后者在于饮食养生。

    爱鸟节,也称敬雀节,是仡佬族的综合性民俗活动,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在动物界中,鸟对人类益处较大而害处极小。比如鸟多数以昆虫为食物,是农田、果园中多种害虫的天敌和克星,消灭害虫的作用难以估量;消灭害兽的功绩也不小,特别是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重要的贡献;啄木鸟、乌鸦等以植物种子为食物,经过它们消化道后的植物种子更容易萌发,鸟是植物种子的得力散布者;蜂鸟、鹦鹉等嗜食花蜜,对有花植物的传粉有明显作用;在仿生学领域,鸟类的功劳也不可磨灭;就连飞机、导航仪的发明也来自鸟类的启迪。如果没有鸟类,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就必然受到干扰。鸟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仡佬族敬雀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也被列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吃虫节,也称捉虫节,每逢农历六月初二,仡佬族村寨都要过吃虫节。相传,古时仡佬族地区曾连年遭受虫灾,庄稼所剩无几。有位甲娘,看到遭虫害的庄稼心急如焚,带领几个孩子到田地里捉虫,把捉来的昆虫加入佐料,做成好吃的食品,请所有人吃。人们吃过之后也纷纷按照甲娘的方法制作昆虫食品,任人品尝。从此,害虫减少了,庄稼丰收了。甲娘受到奖赏。她用获奖的肥猪宴请乡亲,并定于每年农历六月初二为吃虫节,群起响应。为了纪念甲娘,村上出嫁的姑娘纷纷回娘家过吃虫节,还一路走一路捉虫。吃虫节这天,仡佬族人家制作油炸蚂蚱、甜炒蝶蛹等各种昆虫食品。分享美食之后,人们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再排成长队边走边捉虫。

    天高任鸟飞,美食有昆虫。仡佬族通过爱鸟节、吃虫节活动,保护生态环境,开发食物资源,形成了世代相传的习俗。他们主要聚居在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贵州省遵义市,这里有两个以仡佬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2021年仡佬族人口为68万人。

    走进仡佬族村寨,有很多爱鸟护鸟、捉虫吃虫的故事。今年1月,新华社记者在贵州省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探访,村里老人都有这样的记忆:每逢农历二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多做一些当地名吃黄水粑,粘在树干上,供鸟儿啄食。这个村有40多家民宿和农家乐,提供的昆虫食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纤维和矿物质。广东、浙江等外地游客在很大程度上是冲着他们餐桌上的昆虫食品而来,亲自体验仡佬族的食虫习俗。在仡佬族村寨,人们还能得到更多爱鸟食虫的信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的“爱鸟周”活动在不尽相同的时间里举办,比如2022年的“爱鸟周”活动:3月20日至26日,是广东省第四十届“爱鸟周”,主题为“保护野生鸟类 推动绿色发展”;4月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十届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暨鸣翠湖第十六届爱鸟周活动在鸣翠湖拉开帷幕;4月14日,北京市第40届“爱鸟周”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在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启动。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里,有我国第一所昆虫博物馆。在云南餐饮市场,有风味独特的“昆虫宴”。在傣族、布朗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内容相似的吃虫节……

    相关数据显示:7000万年前的新生代地球上可能存在过160万种鸟类,由于多种原因,现在地球上的鸟类仅有9000多种。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找到1900种可食用的昆虫,世界上大约20亿人食用昆虫。鸟是人类的朋友,昆虫已经和正在成为一种健康食品资源。仡佬族的爱鸟节和吃虫节,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行动起来,爱鸟食虫,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